县级分站

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八公山区:以史励行向史而新 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八公山区:以史励行向史而新 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1-06-29   浏览量:    来源:八公山区



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精彩宣讲,一桩桩解民忧、消民忧的暖心实事,一项项学党史、知党情的特色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在淮南市八公山区持续升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八公山区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推动学习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铺开、走深走实。

“学”字为先 学思践悟。八公山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采取“三学”措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精品细读研学。围绕《论中国共产党史》等内容,该区通过组织党(工)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班子成员个人自学、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通过集体学习、专题研讨谈认识体会、找差距不足、提改进措施。目前,该区各级党(工)委、党组开展专题研讨50余次,组织系列读书班20余次,累计发放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教材3000余册。丰富载体深学。该区依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区委理论中心组采取“理论学习+现场学习+研讨感悟”的方式赴小甸集专题学习党史,实地重温红色历史记忆,土坝孜街道赴潘集区“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参观学习,新庄孜街道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场所组建“先锋书屋”等,让党史学习教育丰富多彩。强化指导促学。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掌握工作进度,了解党员、干部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召开3次工作调度会,分别赴镇、街道和重点区直单位,实地督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下发整改提示单,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

“活”字为效 守正创新。线上线下联动,营造开展学习教育、喜迎建党百年的浓厚舆论氛围。依托阵地,分类施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发挥不同阵地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借助“先锋书屋”,利用“八公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每日党史推送和党史知识有奖问答,发挥理论阵地作用;通过播放红色电影、开展“送戏进万村”,开放农家书屋,发挥农村阵地作用;通过爱国主义读书教育讲故事比赛等,发挥学校阵地作用;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群众等候区、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置党史读书角,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用活平台,搭建载体。充分利用淮南红色教育资源、区政务新媒体、淮南英雄人物、党员模范等内容,以主题征文、演讲、绘画、朗诵、唱红歌等文艺汇演的方式,生动鲜活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进抗美援朝老战士江乃行家中慰问,并开展“听军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区教体局开展“童心向党,百画迎百年”现场百米书画活动;毕家岗街道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色经典诵活动等。创新形式,融合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区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平台作用,筑牢宣传栏、宣传墙、户外电子屏等舆论阵地,不断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利用“八公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以及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新深入人心。

“干”字当头 务实笃行。学史力行,聚焦需求,聚力难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见实见效。八公山区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该区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民意实情,围绕转型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制定《八公山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安全、住房、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组织制定区级“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33件,镇(街道)级“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94件,同时注重普惠性、可操作性、时效性,努力做到当年实施、当年见效。聚焦突出问题,办好惠民实事。八公山区以推动工作为要务、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以为民服务为根本,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针对“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发现的普遍性和共性问题,商讨有效对策措施,建立事项、时限、责任“三清单”,形成定期报送和对账销号机制,做到工作不到位不收兵,落实不到位不销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八公山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落实“跨省通办”业务办理,设立“事情未办成”反映咨询台,倾听群众心声,帮助解决难题,特别是针对行动不变的老人、残疾人开通上门办理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八公山镇为沈巷村安装天然气,让沈巷村郢里村民、居民告别煤气、柴火灶,用上方便干净环保的清洁能源。山王镇立足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对10个行政村5100余亩的耕地进行水渠清掏、灌溉站设备更新升级等,实现旱涝无忧,真正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滋润”百姓心田……(来源:淮南日报  通讯员 施雅雯 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