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教育 > 淮南经开区:“三聚焦”抓实学习培训 力促党员教育不断提质增效

淮南经开区:“三聚焦”抓实学习培训 力促党员教育不断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4-16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聚焦“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积极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形式载体、夯实阵地体系,把党员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推动全区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聚焦“学什么”,完善教学体系。多元化配强师资。在全区选聘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讲授能力好的党校教师、业务骨干、“土专家”,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纳入基层党员教育师资53名,以“万堂示范课下基层”带动“党员全覆盖兜底培训”。通过完善专兼职教师知识更新、实践、上下锻炼机制,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联动的师资队伍。健全党员教育师资库管理办法,动态记录课程开发、授课次数、综合评价等关键信息,适时对入库师资进行动态调整,为基层党员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精准化设置课程。精准化打造课件。紧扣时代主题和全区中心工作,组织人员下沉基层一线“听故事、找题材”,结合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和基层党员群众关注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党员教育重点选题制作开发计划,去年以来,共开展课件选题调研活动7次,收集题材15个,通过论证确定6个重点课件题材。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课件创作,联合市媒体中心等在课件内容策划、脚本撰写、拍摄编辑等环节全方位参与、全过程对接、全内容审核,构建“自主制片+专业支撑+资源共享”多方联动工作机制,近年来,立足本土党员教育资源,开发“访谈+研讨、理论武装+实践锻炼”等教学课程套餐,打磨《清明祭英烈》《“新”火相传》等党员教育电视片7部。

  

  聚焦“怎么学”,创新形式载体。“线下+线上”丰富教育方式。着眼“即时参学”,推出“红色主题党日”“红邻先锋送学”等主题样板活动,培养“讲师宣讲团”“机关片组联学”等品牌活动,每年开展各类专题活动200余场,确保活动频次覆盖全域全时段。紧盯农、校、医、新等不同领域党员实际,丰富“田间(车间)微课”“党员志愿行”等沉浸式活动,推动党员经常性教育形式出新、效果入心。建好用好“党建先锋”网络教育平台,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栏4个,累计推送学习内容达24期。自主创拍“党课开讲啦”“先锋模范”等系列党教片10余部,以高质量、本土化的丰富课件将微时段、碎片化的党员教育贯穿始终。“示范带动+活动引领”提升教育实效。建立“区党工委抓统筹—组织部门抓指导—基层党委抓落实”三级联动责任制度,推动以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带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课题开展专题微党课47堂。整合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社等力量开展就业创业推荐会,吸引优秀农村党员“归巢”逐梦,去年以来,高质量开展优秀返乡农民工回引行动13场。指导基层党员干部结合“西红柿大赛”“豆腐文化节”等地方活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4场、乡村文化节19场,以特色乡土文化活动展示农村建设新成效、农村生活新面貌。

  

  聚焦“在哪学”,夯实阵地体系。构建教育矩阵。根据规模、区域、类型等因素,整合廖家湾革命烈士纪念馆、大通万人坑、新四军纪念林等本土红色资源和廉洁资源,打造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6处,串“珠”成“链”,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党员教育“红色地图”。印发《关于开展基层党校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在乡镇街道及行业系统建立7个基层党校、25个教育站点,构建“县级党校+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教育培训体系,确保党员就近就便常态化接受教育培训。建立联系指导制度,区直部门领导和党校10余名讲师,全覆盖联系指导基层党校,不断提高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促进教学培训工作规范和创新。打造“指尖”课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时事热点、党务知识等学习资源,打造线上的“云端课程”。用活现有党员教育管理群,不定期发布学习“资源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拓宽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实现24小时掌上畅学。截至目前,发布“资源包”14个,受众党员超700人次。“指尖课堂”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学习“菜单”,提供“点单”服务,准确将学习内容“对号入座”,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