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教育 > 淮南市田家庵区:坚持精准分类施教 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淮南市田家庵区:坚持精准分类施教 提升党员教育实效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聚焦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学用结合三个方面,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科学分类,构建党员教育差异化体系。按年龄阶段分层管理。建立党员年龄动态数据库,将党员划分为青年党员、中年党员、离退休党员三类。针对青年党员重点强化理论武装,中年党员侧重能力提升,离退休党员突出作用发挥,形成递进式教育目标。按职业领域分类划型。依据行业特性建立“四型分类”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突出政治能力培养,国有企业党员强化责任担当教育,“三新”组织党员侧重党建业务融合,农村党员聚焦乡村振兴实践。近年来,先后组织“政治素养强化班”“党建业务赋能班”“乡村发展实训班”600余次。同时建立“行业+属地”双重管理模式,确保教育精准度。按岗位特征分级定标。构建“三岗三维”评价体系,领导干部岗侧重战略思维培育,专业技术岗突出创新驱动能力,基层服务岗强化群众工作本领。设置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表现三维考核指标,建立差异化教育标准,不断提高党员参学率,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

  

  精准施策,创新分类教育实施路径。分层次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必修+选修+定制”三级课程库,必修课涵盖党的创新理论等基础内容,选修课按行业类别设置专题模块,定制课依据岗位需求开发微课程。分析党员学习偏好,动态调整课程供给结构。分渠道创新教育载体。打造“云端+实境”双线矩阵,利用移动端学习平台,设置直播课堂、在线测试等模块。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实训中心等实体教学点。将本地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串联整合,推出“特支精神”“红色紫金”“星火联学”等红色线路。建立学时积分管理制度,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有效衔接。分需求优化教学方式。推行“四式教学法”,对机关党员采取研讨式教学,企业党员实施案例式教学,农村党员开展体验式教学,离退休党员组织结对式教学。建立专家讲师团、业务骨干团、模范宣讲团三支队伍,形成分类施教合力。

  

  学用结合,建立教育成果转化机制。建立问题导向学习机制。推行“学研改促”闭环模式,组织党员立足岗位提报实践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形成解决方案,建立“一人一档”整改台账。实施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举措。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构建“三考三评”机制,日常考勤、季度考评、年度考核相结合,自评互评、组织点评、群众参评相贯通。将评估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挂钩,建立学习成效与职业发展联动机制。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创建“双报到双服务”实践载体,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办民生项目,农村党员到产业园区报到参与技术帮扶。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技能攻关小组等实践平台,建立理论学习成果孵化基地。健全长效保障制度。制定《党员分类教育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流程、保障措施。建立教育经费动态增长机制,按党员类别划拨专项培训资金。完善督导检查制度,通过随机抽查、交叉互检等方式确保制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