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聚焦“三新”领域党员职业构成多样、人员流动性大、工学矛盾突出等现实难题,以系统化思维破题、以精准化举措发力,通过严把源头、创新培育、强化实践,持续提升“三新”领域发展党员质量。
严格程序、精准筛选,充盈党员发展“源头活水”。健全三级责任体系。区委组织部转变“单打独斗”传统模式,确立非公工委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分类推进、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的三级责任链条,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非公工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三新”领域党建难点;行业部门结合领域特性细化党员发展标准和程序;社区党组织则依托网格化管理,动态摸排、跟踪培养辖区内“三新”从业人员,确保组织覆盖无空白、教育管理无盲区。紧盯重点群体吸纳。坚持“优中选优、关键培养”的原则,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党建指导员积极开展进企宣讲、送学上门等活动,加强“三新”领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新兴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人员、管理层及创新人才,以及灵活就业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关键群体,将其纳入重点培养范围,充分发挥党员在“三新”领域内的示范效应。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定期谈心谈话、考察现实表现等方式,及时将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群众认可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对思想动摇、不符合发展党员标准的人员予以“一票否决”,确保“三新”领域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活水”状态。近年来,全区已在“三新”领域培养预备党员110余名,有效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方式、精准培育,拧紧教育培养“链条体系”。配强党建指导力量。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指导”原则,从机关干部、退休党员干部等群体中遴选聘用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建业务、了解企业运作的非公党建指导员210名,实现全区“三新”组织党组织指导全覆盖。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定期深入企业、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既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又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职工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年均开展实地指导超3000次。打造线上学习矩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淮舜先锋网和“淮舜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先锋动态”“淮舜视界”“组工课堂”“党建随手拍”等专栏,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先进典型案例等转化为图文、短视频等轻量化资源2000余条,适配“三新”党员碎片化学习需求。指导各基层党(工)委搭建“三新”领域党员学习交流群,定期推送学习清单、组织线上研讨,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学习交流“全天候、不下线”。实施线下定制培训。紧密结合“三新”领域党员职业需求和现实关切,开展“订单式”“小班化”精准培训。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内容,联合人社、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党校师资,开展“网络诚信与法规”“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项目运作与公益创新”等研讨会、讲座等活动60余场次,推动“三新”党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党员成长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搭建平台、强化实践,激励先锋作用“一线发挥”。深化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结合“三新”特点,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技术攻关小组”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彰显先进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员亮身份、企业亮承诺”“我为发展献一策”“服务民生我先行”等活动120余场,激发党员参与组织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热情。融入基层治理网格。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鼓励引导“三新”党员结合职业特长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推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担任“移动网格员”“政策宣传员”“安全巡查员”,利用其走街串巷、熟悉楼宇社区的优势,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环境问题、民生需求等线索年均超千条。在商圈、园区等“三新”组织聚集区,推动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32支,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应急援助、文明引导等活动,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力量。强化关心关爱服务。注重以人为本,有效整合资源,全区建设“暖心驿站”“司机之家”“骑手驿站”等服务阵地21个,提供饮水、热饭、充电、应急药品等基础服务。特别是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朝阳街道打造的全市首批“骑手友好街区”,有效解决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停车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惠及从业人员近千人。切实帮助“三新”党员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激发参与城市建设热情,推动“三新”领域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