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6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贺疃镇着眼农村党员队伍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遵循,把党员分类管理作为提升党员队伍内生动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重要抓手,突出定标分类、精准施策和量化考核,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精细化、差异化和实效化水平。
突出定标分类,推动管理对象“精细化”。该镇坚持在“政策清”上下功夫,结合《区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贺疃镇关于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落细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指明工作方向,解决“分类难”问题;在“家底清”上下功夫,镇党委精心部署、深入调研,采取查阅档案、入户走访、电话了解等方式全方位采集信息,通过核查“明”数量,经过排查,梳理出常住且具有履职能力党员占76.3%,流动党员占6.3%,老弱病残党员占17.4%;在“分类清”上下功夫,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监督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原则,结合党员年龄层次、从业情况、身体状况、流动性等情况,将农村党员分为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4个类别,建立《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台账》,并进行动态调整。
突出精准施策,推动管理方式“差异化”。该镇教育在职党员“做示范”,根据在职党员的工作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其承诺事项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选先进相结合,激励在职党员在乡村建设、服务群众中担当作为;引导无职党员“举旗杆”,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监督岗”“人居环境整治岗”“安全环保巡逻岗”等岗位,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领岗、公示亮岗,使无职党员有位有为,目前全镇56名无职党员认岗履责,参与乡村振兴、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320余人次;确保流动党员“常联系”,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定期推送相关政策、家乡时事,跟踪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离家不“离党”;做到年老体弱党员“勤关怀”,开展结对帮扶、关爱慰问等,在病时有探望、难时有扶持、节日有慰问,让党支部真正成为年老体弱等困难党员的“主心骨”。
突出量化考核,推动管理结果“实效化”。该镇注重量身定制,按照党员类别设定差异化基础分值,如在职党员重点考核履行岗位职责、教育管理党员等,无职党员重点考核是否按时参加“三会一课”、积极参加支部安排的各项活动等,通过分类制定党员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注重细化内容,实行积分式管理,采取基础分值上累计积分的方式,从受上级表彰情况、履职尽责、志愿服务、发挥作用、违纪扣分四个方面进行奖惩增减积分,明确设定一票否决项,通过支部记录、党员评议、组织审定等途径进行积分审定,警醒党员时刻保持责任意识;同时,结合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照平时分类积分占60%、年底民主评议得分占40%的标准核算党员全年综合得分,得分等次被定为不合格的,不得纳入表彰评优对象,并以适当方式进行党性再教育,促进党员分类管理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