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农村党建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寿县堰口镇:创新“1+1模式”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寿县堰口镇:创新“1+1模式”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5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寿县堰口镇创新实施“1+1”村干部管理模式,为村“两委”班子“强筋健骨”,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空中课堂+实践教学”,双管齐下抓实教育培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结合堰口镇村干部的特点精心设计“党的建设、信访维稳、乡村振兴、群众工作”等8大专题理论课程,立足学习需求积极推进“菜单式”理论培训,今年以来收集培训需求6次,对点开展培训4场。持续加强村干部理论修养,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紧扣“平台+实践”的思路,以“安徽先锋微讯”微信公众号学习栏目为主,精选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安徽先锋有声书、有声微党课等内容,实行“每日一送学,每日一交流”,覆盖全镇14个村42个微信群,每日向上级报送学习心得10余篇,架起联系村干部的“空中课堂”。注重通过现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交流与现场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将田间地头作为实践基地,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到乡村田野,实施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既突出基础理论辅导,又注重实际能力提高,推动教学从“漫灌”向“滴灌”转变,确保以学促践、知行合一,有效促进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今年以来,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21次,网络培训6次,深入田间地头讲党课12场次,覆盖人数600余人。

“考核管理+结对帮带”,双向发力抓好能力提升。出台《堰口镇村“两委”干部考核工作方案》《堰口镇村级“两委”班子届中分析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14个考核组通过实地调查、面对面访谈、民主测评、资格审查、专班研判等方式,对全镇14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102名村“两委”干部进行逐村、逐人分析研判,全面了解掌握各村班子成员实情,综合评价村干部的工作实绩,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考核共评定出30名优秀村“两委”干部,并在全镇范围内予以公示,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紧扣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形势,以选派机关干部跟班教学为主要形式,采取“1+4帮带模式”即“机关干部帮带村级干部、高学历干部帮带低学历干部、1名干部帮带4名干部”的方法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干部与村干部设AB岗轮值,相互结对子、交朋友,帮助学习、共同提高,镇机关2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80余名村干部,通过优势互补实现“1+1>2”的结对成效。村“两委”换届后,新任村“两委”干部均已完成结对。今年1月,12名村“两委”干部成功考入安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村干部学历得到进一步提升。

  “挂职锻炼+跟踪培养”,双轮驱动抓实日常管理。建立“村干部挂职乡镇机关锻炼”培养模式,明确挂职条件、挂职时间和挂职程序,每年度安排挂职培训8期,每期参加挂职培训5人,挂职时长为1个月,挂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到镇相关部门跟班学习,以“交任务、压担子、问效能”的办法增强村干部的实战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在挂职学习期间,乡镇党委为每名挂职锻炼干部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如实记录村干部挂职锻炼期间的综合表现,对挂职干部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所在村的个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不定期地了解挂职干部的实际工作、思想和作风情况,据此客观公正评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个等次,把鉴定结果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村干部履职导向,有效破解了村级干部“有人选无人管、只培养不问效”的问题。目前,该镇已开展挂职培训5期,参训村干部25人次,2名挂职村干部被评为堰口镇“干事创业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