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安徽先锋网】淮南市:用好“三个笔法”,精心书写党员教育培训大文章

【安徽先锋网】淮南市:用好“三个笔法”,精心书写党员教育培训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9-18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锚定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从课程体系、培训矩阵、教育阵地三个方面破题,激发党员教育培训活力,“落笔生辉”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沁”入人心。

  

  紧扣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运笔”写就引人入胜的课程体系。突出主题主线“政治味”,牢牢把握党员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各类主体班、专题班的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定期下发教育指引,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彰显精品课程“人情味”。深化开展“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注重收集感人情节、捕捉精彩瞬间,转化为“活教材”,纳入党员教育集中培训课程,以讲授式、情景式、专题式等形式讲述榜样故事。今年以来,《传承郭新吉品质,争做焦裕禄式好党员》等一批课程入选全省党校精品课程。融入红色教材“本地味”。围绕淮南本地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事件,联合市政协、市文联、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撰《淮南文史资料选辑》《回望1952,淮南从此崛起》《淮南红色旅游资源概览》等地方教材,通过书籍、音像等方式讲述淮南早期党史、革命人物事迹、奋斗历程,为党员教育提供本土化理论支撑。

  

  聚力锻长补短、精准滴灌,“妙笔”勾勒有声有色的培训矩阵。专题调研“开良方”。完善需求调研制度,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调研方式,精准掌握党员学习需求和参训意愿,收集汇总各类意见建议,进行逐项分析论证,精心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量体裁衣”推动不同领域党员进行自我提升。靶向赋能“接地气”。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党员、城市社区党员、机关党员等6个重点领域实际需求,精准靶向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党员,邀请农技专家、致富能手传授种养殖技术、致富经验等。针对城市社区党员,组织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等带头为辖区党员讲党课、作辅导,讲授治理经验。针对机关党员,在持续发挥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基础上,举办市直机关大讲堂、党章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推动机关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干融合“锻尖兵”。紧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可感可及的事项,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组织农村党员投身一线,带头清理村内垃圾、疏通河道,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党员初心使命。紧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等要求,开展政务服务窗口党员“比技能、比服务、比业绩”活动,推动业务素质与实操技能“双提升”,上半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周末办”服务7871件次、延时服务53次,办理企业服务专区事项1630件次,辅导预审项目800余个。

  

  立足要素保障、整合资源,“工笔”润色情景交融的教育阵地。建强党校“主阵地”。发挥市、县(区)、乡镇(街道)各级党校作用,采取“信息互通、师资共享、工作联动”的方式,分类设置党性教育、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实践解读+现场体验”培训模式,强化政治训练,加强履职能力。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共举办培训班447期,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3.1万人。铺就路线“活阵地”。按照“主题串联、区域覆盖”原则,指导县区精心编制教育培训线路,打造“红色星火传承之路”“青蕴历史文化之路”“绿色乡村振兴之路”“金色产业发展之路”“蓝色协同善治之路”5条特色教学路线,通过“一条线路、一个主题、多门课程、多重体验”的情景教学链条,真正把课堂延伸到农村、社区和产业一线。今年以来,“五维融合”教育路线已培训党员3000余人次。用好线上“微阵地”。打造“掌上微课”“指尖课堂”,采取“点单式”培训模式,精准推送教育内容,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实现流动党员和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为党员干部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摄制《典出淮南子》《基层党务微课堂》《心桥》等100余部党员教育电视片,2024年以来,全国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采用淮南市课件5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