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淮南市潘集区:三举措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淮南市潘集区:三举措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擎,聚焦组织筑基、治理增效、产业富民三大方向,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筑牢组织堡垒,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头雁培育强本领。紧扣乡村振兴需求,围绕基层党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专题课程,举办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农村党员冬训春训等培训班次12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组织3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芜湖市湾沚区等先发地区跟班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履职能力、夯实组织基础。“擂台比武”激活力。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促振兴活动,组织全区36名村党组织书记,采取现场述职、PPT展示、互动问答、评委点评、现场亮分、优胜表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擂台比武”,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紧扣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聚焦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比创新、述经验、晒成果。后备力量储源头。制定《潘集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以“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为标准,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群中推荐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立“导师帮带+实践锻炼”机制,确保队伍“不断层”。

  

  创新治理模式,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志愿服务优治理。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域体系,形成“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服务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组织老党员、村干部、村民组长、网格员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提质增效。积分制激活内生动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乡风文明评议体系,有效整合“道德积分”与“和美积分”制度,在全区11个中心村先行试点开设“和美道德”积分超市,鼓励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工作换取“信用积分”,根据积分数额兑换物品,并作为“最美庭院”“五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和美乡村塑形铸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以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为契机,以全国文明村架河镇武庙村为“版本”,从自然、人文、风俗等多方面发掘村庄特性,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加大全区11个省级中心村创建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壮大特色产业,点燃共同富裕“强引擎”。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按照“党建引领、机制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共育、发展共赢”的发展思路,深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动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富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集体经济多元破题。充分挖掘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店集贡米”“潘集酥瓜”“稻虾共作”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有共同愿景、内在需求、发展纽带的农村党组织之间抱团发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资金互助等方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潘集酥瓜、“店集贡米”“稻虾共作”种植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收入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