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8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引、育、用”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各类人才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拓宽视野“引”才,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扩容后备干部“蓄水池”,注重从青年党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能人和表现优秀的网格员中选拔一批,建立数量足、素质好、口碑优、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干部梯队,进一步补充乡村振兴“新鲜血液”;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通过调查摸底、走访调研、组织推荐等形式,层层挖掘、动态掌握辖区内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沾满泥土气息的“田秀才”,建立专门信息库,为今后的培养使用提供依据;打好乡情“感召牌”,以“乡愁”情愫为纽带,依托领导干部邀请、亲朋动员、同学走访、发放《致全区在外优秀人才的一封信》、开展“老乡建家乡”“发展恳谈会”等活动,不断做大返乡“金凤凰”存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准施策“育”才,厚植乡村振兴“有生力量”。坚持差异化、精准化培养,突出政治引领“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先后开展专题辅导8次,进一步增强全区党员干部政策理论知识,为人才振兴举旗定向;突出乡土特色“育”,立足本区特点,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定期开办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瓜蒌和中草药种植等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实地培训指导,分批组织种粮大户、村党组织书记等乡村人才到省内外产业相近、模式可学的先进镇村开展实地观摩交流,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突出专业需求“育”,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党员群众点单”服务模式,量身定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实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内容。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班27场次,培训各类人才1460余人次。
搭建平台“用”才,点燃乡村振兴“发展引擎”。坚持以用为本理念,注重适岗而用,根据人才专业领域、成长经历、工作意向等情况,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缓急程度实行双向选择,实现人与岗“精准对接”,确保“才有所用”;拓宽用才路径,安排后备力量全面参与村组事务管理、村级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邀请人才直接参与重要会议、重大决策,不断拓宽人才建言献策的渠道,成立“银龄工作室”“乡贤志愿服务队”等,引导广大人才积极参与理论宣讲、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鼓励退伍军人、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创办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立评价机制,将对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等有积极贡献的人才优先推荐入党、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和村“两委”干部,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