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教育 > 寿县:“穿针引线法”解锁党员教育“新密码”

寿县:“穿针引线法”解锁党员教育“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8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寿县立足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紧扣“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三个关键环节,将“穿针引线法”融入党员教育全过程,精准发力、系统推进,为党员教育注入新动能。

  

  精准“穿针”,找准培训“切入点”,确保党员教育有料有味。积极探索“点单式”培训,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精准掌握各类党员培训需求和知识短板,科学定制培训“套餐”,形成“必修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理论套餐”党味纯,筑牢“学”的根基。突出政治引领性,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员教育的“核心主课”,纳入“第一议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春训冬训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教育。“业务套餐”鲜味足,突出“实”的导向。围绕基层工作重难点问题和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业务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设置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农村电商、农技应用等专业题材20余个,定期进行更新整合,确保党员教育“精准滴灌”。“特色套餐”乡味浓,彰显“本土”亮点。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县内红色故事、先进典型、基层治理经验,联合县融媒体中心、专业制片公司拍摄创作《淮河之畔探风云》《安丰塘畔的灯光》等50余部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将其打造为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的鲜活教材,推动“家门口”的教学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巧妙“引线”,串起培训“连接线”,确保党员教育有形有趣。牢牢把握“线上+线下”两条主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指尖式”云端学。构建党员信息化学习机制,将教育资源搬上“云端”,运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寿县党建”公众号、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载体实时推送《红色记忆》《榜样》等专题系列节目线上学习,引导党员在线学习打卡。“实操式”现场学。积极探索“看与听”“学与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依托全县14个村干部实训基地、6个非公党建实训基地,邀请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企业骨干等“土教授”“田秀才”开展“实战”教学,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演示”,为广大党员讲解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实操技能。“沉浸式”体验学。将红色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依托曹渊故居、方运炽烈士事迹陈列馆、瓦埠暴动旧址等县内12处红色文旅景点和小甸红色村,组织开展“特支精神引领,党史学习先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特支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精心设计3条红色研学路线,让党员干部在“行走中的党课”中感悟初心使命。

  

  精心“织布”,织密为民“服务网”,确保党员教育有行有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为民办实事、解民忧。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包联社区,常态化开展“入户敲门”“线上接单”等行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需求清单,切实将群众的一个个“微心愿”转变为“幸福清单”。在党群服务中心(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围绕民生关切的问题,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生产一线、村庄社区等开展文明创建、敬老爱老、环境整治、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全县组建51支“寿州先锋”文旅服务队,参与党员800余人,有效保障了春节期间文旅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银发人才库”,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原则,以打造“银耀寿州”品牌为抓手,鼓励和支持离退休干部分类组建非遗传承、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三农”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团队,引导老同志履“新职”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