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4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把制作高质量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精心选题、匠心摄制、倾心宣传,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电视片制作水平,为党员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精心策划选材,把准教育“方向盘”。广泛征集“选”。坚持党员教育电视片姓“党”原则,紧盯中央、省市党员教育制片工作重点和要求,结合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和组织工作要点,制发年度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工作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围绕本土红色资源、优秀党员事迹、基层特色做法、社会热点话题等择优申报1-3个选题,建立党员教育制片重点选题库。严格程序“审”。从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三大维度出发,由基层党(工)委安排专人对典型事迹材料、经验案例等进行初审,组织部门对申报的身边榜样和先进典型进行实地考察,并征求纪委、公安、信访、市场监管等部门意见,分析研判榜样人物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切实把牢“政治关”和“廉政关”。集思广益“定”。区委组织部定期召开选题交流研讨会,邀请市党员教育中心负责同志、兄弟县区制片骨干、行业领域专家、制作团队等对遴选出的重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研究确定拍摄主题、人物、地点等内容,确保选材导向正确。目前,全区拟定党员教育制片选题28个,完成《传奇将军廖运周》《“不用弯腰采摘”的草莓》等多部优质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拍摄。
匠心打磨制作,点燃制片“强引擎”。组建专业团队。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专业公司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制片创作专业团队的优势,建立“制片骨干+制作团队+评审专家”工作专班,抽调优秀撰稿、摄像、后期等专业制片人员成立制作团队,邀请专家上门指导脚本创作、视频采编,对拍摄内容详细考证,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水平。精心设计脚本。通过实地采风、召开座谈会、与干群深入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主人公的事迹,收集原始素材,确保故事情节饱满动人。组织召开脚本研讨会,研究确定电视片主要内容、表现方式以及类型时长等,通过“七嘴八舌”式讨论构思故事、刻画人物、搭建场景和对话,集思广益形成脚本大纲,并持续打磨完善,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合理。创新拍摄制作。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智能追踪对焦等现代化拍摄技术,通过提前布局构图、运用不同焦段、分析光线变化等方式让图像更为清晰、人物立体真实。后期通过调色、裁剪、留白、添加环境音效与解说字幕等方式让党员“身临其境”,同时巧用AI特效、MG动画,增强党员教育电视片趣味性、互动性。
倾心推广宣传,跑出学用“加速度”。打造宣传矩阵。依托淮舜先锋网、淮舜先锋微讯等新媒体矩阵,开设“淮舜视界”精品展播专栏,运用全区133个远教站点,落实远教“固定学习日”等制度,定期对本地《古经典 新“治”慧》《扎根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等作品进行“云展播”,利用远教广场、楼宇商圈等电子大屏,开展“红色影视播放季”“百部精品微党课进基层”等活动,推动优质党员教育资源在基层一线“开花结果”。提升培训质效。按照“既要拍好,更要用好”的原则,把本土党员教育电视片纳入党员培训的“鲜活教材”,充分运用青年干部培训班、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党员集中轮训班等各类培训班次,开展“课前10分钟”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专题学习,将党员教育电视片与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连岗村村干部实训基地等现场培训阵地结合,不断延伸教育辐射半径。狠抓践行运用。以“远教+农户+专家”模式,践行“课上带着农民看,基地带着农民干”,在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开设种养殖技术培训、电商直播实操技能培训等助农课程,邀请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为农民答疑解惑,推动该区因地制宜发展蜜薯种植产业、打造莲藕种植示范区,推动现代精品农业“延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