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教育 > 淮南市八公山区:上好电教远教“三堂课” 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淮南市八公山区:上好电教远教“三堂课” 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12-19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紧扣新时代农村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利用电教远教平台重点上好“必修课、特色课、展示课”,助力农村党员“学”出精气神,“习”得真本领,“悟”取致富经,持续唱响党员电教远教“好声音”。

  

  上好思想政治必修课,严把立根铸魂“主基调”。线下抓实“周五思政大课堂”规定动作,将远程教育资源与主题党日、“书记上讲台”“三会一课”紧密结合。线上组建134个电教远教小组微信群,拓宽学习教育“前沿阵地”,全方位、多角度推送政策理论、党务知识、精品党课、基层党建经验做法,力求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针对在职党员,每月挑选试题库组织在线测试,以考促学,以学促用。针对农民党员,发送以图文音像为主的党务知识,鲜活生动,富有实效。针对社区失业党员,积极整合电教远教资源,利用远教大屏等定期推送创业培训视频。针对机关党员,定期推送警示教育片,播放《零容忍》《代价》《警钟为你而鸣》等廉政教育片,牢固树立党员干部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守底线的廉洁自律意识。建全管好全区49个电教远教“红色”站点,构建“镇(街道)、村(社区)、党员”三级管理制度,镇(街道)级党员干部协调调度,村(社区)先锋管理员逐一落实,基层党员参与监督。将电教远教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清单,对各站点排名进行“周提醒”“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构建以远教站点为“主阵地”,站点管理员队伍为“主力军”,万村网页为“主引擎”的“三大阵地”,三线结合,制度化管理,显著提高电教远教“战斗力”。

  

  上好田间示范特色课,深耕乡村振兴“主战场”。做强“支部+远教+基地+推广”模式,进村庄、入农户,问诊式摸清需求,处方式开设内容,分批分类开展“田间示范课堂”,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种养殖技术等,依托远教学用示范基地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等系列活动,转移学习阵地,把课堂从“讲台”搬到“田埂”,转变学员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按照“推荐播放+自主点单”的原则,定期为农村党员和群众播放农作物套种、水产品养殖、果树嫁接修剪等农技培训视频;邀请科技特派员下村开展送学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将种养殖技术讲清楚、说明白,不断提升农村党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致富带动能力。把远教学习内容转化为有助于党员群众增产增收的实际成果,切实增强党员群众的致富本领。今年以来邀请市农业技术专家开展“视频导学+实践教学”30余场次,解决技术难题14项,发展南塘草莓、闪冲大白桃、丁山葡萄等4000余亩特色产业,科学防控9000余亩小麦赤霉病,坚决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上好经验分享展示课,畅通学用转化“主渠道”。深挖基层党建、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乡村治理等领域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拍摄制作《老娘舅》《加起党群连心桥》《传承永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构建多彩乡村》《杨大姐抓住“鸡”会巧增收》,微党课《“银发”生辉心向党 赓续初心在基层》《百年校史 红色传承》等一批“微视频”“微党课”作品,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对于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包保联系机制,包保人定期向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优质电教片播放链接等,搭建起“空中课堂”,让流动党员“远行不掉线,教育不脱节”。积极选树宣传身边“新农人”典型,开设“乡村振兴”线上直播讲堂,从原来“干部干,群众看”到现在“干部带着群众干,群众主动比着干”。各村发挥“远教大喇叭”时效强、覆盖广、受众多优势,让最强声音传到“千村万户”,切实打造学用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先进经验分享的“大舞台”。目前已涌现出“南塘春”“友勤”“聚满仓”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2021年,八公山区山王镇被确定为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聚焦农技云服务、乡村旅游及特色农产品等项目。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八公山区山王镇林场村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