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9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充分依托全区73个远程教育站点和“安徽先锋”系列网络平台作用,通过搭建学习阵地平台、坚持远教规范运作、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电教远教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搭建学习阵地平台,开设“固定”课堂。大通区加大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扶持等途径,加强对村级活动场所的升级改造,严格按照有电教设备、有学习活动制度、有活动内容和活动记录等“六有”标准,为缺电教设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添置电视机;推动党员组织生活从线下到线上、全覆盖式纵深发展,开通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党员教育“直通车”,分层级建立党员微信群,用于发布支部通知要求、工作动态等,形成了三级共建、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认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推荐13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全覆盖。
二是坚持远教规范运作,加强督促检查。为强化党员日常教育活动的指导监督,大通区整合组织部门相关科室人员力量,成立了党员电教远教中心,具体负责党员教育工作和先锋系列平台的宣传推广、信息编发工作,建立组织工作月报制度,每月调度党员教育工作情况,实现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日常调度和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活动的远程监督;指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为每个村(社区)党组织安排了一名党建指导员,采取电话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和落实,同时对每月党员活动日工作开展得好的村党支部给予表彰,对开展学习或学习效果不明显的村党支部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擦亮党员底色。大通区将辖区内万人坑教育馆、上窑新四军纪念林教育基地等4个红色教育基地串连成线,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党性教育红色精品路线,分别突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党史教育、国防形势教育和廉政教育;从完善基础设备、提高教学品质、提高解说员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红色教育基地教学品质,先后承接省内外机关、高校、国企等培训班数十期,受教育党员约4万人次;采取“挖掘—编写—教学”于一体的方式,组织党校人员、新四军研究会成员、文艺爱好者等编纂书籍、制作宣传片、H5等三类学习教材,形成“寻红色印记铭党恩”“传铁军精神找差距”等专题教育板块,开展共吃一顿忆苦饭、齐唱一首新四军歌等“五个一”特色活动,传承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