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非公党建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非公党建 > 淮南市田家庵区:凝“新”聚力 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引擎

淮南市田家庵区:凝“新”聚力 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11-10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今年以来,为切实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淮南市田家庵区立足服务,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凝“新”聚心强队伍,高效管理显“本色”。建立非公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属地单位兜底管理的工作机制,共同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一是筑牢组织强堡垒。规范组建流程,明确企业申报、信息备案、实地走访、执法联审、组织批复5项程序,督促属地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后4项环节发挥把关作用。按照能建尽建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成立群团组织等多种方式,建立外卖企业、道路运输、快递网点党支部10个,群团组织20个,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二是建强队伍固根基。落实市委非公工委部署的“在外务工党员归企”工作,在园区、商圈市场、街道社区等阵地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11人主动亮身份,进一步形成聚沙效应。同时,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流动大、组织难度大等特点,从行业部门、属地社区选派18名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党建工作。三是创新方式强管理。充分考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差异性进行因类施策,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采取“10分钟微课堂”“班前一刻钟”等方式灵活开展学习教育。联合人社、市场、公安等部门,定期进行行业技能、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服务技能。


关心关爱解“新”忧,优化服务添“暖色”。持续加强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导和服务保障,有效传递党建红色温度。一是打造暖“新”驿站。根据新业态就业群体活动范围和集聚程度,实地考察走访暖“新”驿站建设地址,在商圈市场建设独立使用、功能完备的暖蜂驿站1个,依托社区阵地资源,建设快递员、外卖员实体化服务的暖“新”驿角73处,配齐手机充电设备、桌椅、空调、热水等便民服务设施,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一站式服务,用心筑起红色温暖之家。二是办好暖“新”实事。畅通诉求渠道,在暖蜂驿站、暖“新”驿角设置留言簿、微心愿,及时接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建议,组织成员单位搭建解忧连“新”桥,做实暖“新”服务,比如,区工会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关爱“新”群体活动,集中慰问45名“饿了么”“美团”外卖骑手,走访11个送餐站点;区市场局督促外卖企业为580名外卖骑手购买社保和商业保险。三是拓展暖“新”半径。组织工会、人社、市场、司法、卫健、公安等职能部门整合资源、靶向发力,在健康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5次,覆盖快递员、外卖员群体210余人次。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区市场局、万达商圈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新”群体就业招聘5场,发布就业需求岗位70个,有效满足新就业群体就业需求。


同“新”协力促治理,主动奉献增“亮色”。注重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一盘棋。一是当好城市生活“服务员”。全面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城市生活作用,建立重大任务动员制度。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动员30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冲在防疫最前线,参与核酸检测、物资运送、卡口执勤、防疫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30余次,以实际行动传递“新”温暖、贡献“新”力量、展现“新”担当。二是当好文明实践“宣传员”。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树立行业岗位标杆,共同推动城市建设,比如,引导党员骑手主动亮身份、作表率,不做逆向行驶、闯红灯、不正确佩戴头盔等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带动广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主动提升服务意识、主动践行文明配送。同时,开展“文明随手拍”“安全隐患预警报”“反诈宣传”等系列活动,推动新业态就业群体引领文明风尚。三是当好社情动态“观察员”。探索推进聘任20名外卖骑手兼任社区治理观察员,充分发挥其走街串巷、熟悉地情人情的优势,有效发挥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递等“移动探头”作用,累计搜集各类社情民意120余件、基层治理建议45条,有效推动“两新”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