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统筹资源、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活用加减乘除法,形成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融合互促、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加强力量赋权扩能。强化组织保障,高位统筹推进。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实社区党组织领办治理服务项目“金方案”,挖掘整合街道及社区资源,每月至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1次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社区党群阵地综合使用率,建立“幸福集市”6+N服务场景,采取党组织“搭台”、各方力量“摆摊”、居民“赶集”的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汇集辖区单位、爱心商户、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集中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特色化、优质化、多样化服务。今年以来,各社区累计创新打造特色社区党组织领办治理服务项目60余个,开展服务活动220余场次。强化队伍保障,蓄好源头活水。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备标准,今年以来招录社区工作者17名,实现应配尽配。开展社区干部“1+1”选培工程,分别配备1名书记助理、1名党建专员,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任城市党建顾问4人、外出学习取经6次,优化以初任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能力,全面提升想事干事精气神。推动服务力量下沉一线,配备网格员54名,动员12名社区民警、10名执法队员下沉社区,进一步充实社区网格服务力量。
减负松绑厘清权责。减证明优服务。经开区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措施,健全落实镇街、村(社区)、网格三级事项清单,印发区法定职责事项、协同配合事项“两张清单”160余项,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实现镇街“清单之外无其他工作责任”。严格村(社区)“四清单一目录”和“6+1”网格任务清单,清理规范村(社区)加挂牌子9类100余个,落实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切实防止“大抓基层”变成“大压基层”。优化考核体系。统筹考虑不同单位、部门的行业差异、资源禀赋、职能职责和发展定位等因素,将被考核对象依照属性划分为区直、镇街、农村、社区四个层面考核主体,差异化设置考核内容,结合实际赋予分值权重,确保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开展“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专项清理工作,坚持“少考精考重点考”的原则,将政治生态、宣传思想、平安建设、能力作风、营商环境等专项考核纳入全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实行同步考核、多考合一,避免重复考核、扎堆考核。今年以来,基层迎检考核比例同比减少27.4%,让基层干部减下包袱、轻装上阵。
乘势聚力协同联动。建立“社商联盟”凝聚服务力量。搭建“邻里商铺联盟”体系,根据社区商铺分布范围及密集程度,将10个城市社区划分为47个“商铺联盟片区”,实施分片划区管理的“铺长制”,通过“1+N”的形式结对覆盖到每个商铺,构建起商铺联盟“全面覆盖、一呼百应”的问题处置模式。密切对接服务需求,建立“主动访、经常问、常排查”制度,明确联铺志愿者和商铺包括安全排查、卫生整治、问题化解、政策践行、和谐共建等5大职责任务,做到安全隐患、垃圾杂物、乱停乱放、矛盾问题“4个清”。目前,商铺联盟已收集群众问题诉求86件,解决率96.17%。建立“红色物业”布局凝聚协同力量。推动12家小区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覆盖。鼓励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共享物业服务中心、小区闲置用房打造党群服务站,支持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代收资料、政策咨询、民事代办等“红色管家”服务。建成社区“红色物业”党群驿站,设置“红色物业”窗口,定制个性化服务,累计服务居民463人次。指导成立物业志愿者服务队1支、组建“红色巡逻队”2支、设立“红色助学岗”3处,帮助解决小区物业问题200余个,形成党支部促进物业优质服务、带动小区凝聚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除患兴利转变作风。推行部门服务到基层。组织10家区直和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5个村(社区)包保结对,聚焦党建联抓、治理联推、服务联做,开展共过主题党日等党建联建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小区开展扶弱帮困、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有效增强基层服务力量、发挥共建服务效能。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服务250余次,服务群众4千余人次,把政策宣传、业务办理、问题解决送到群众身边,将“服务最后一公里”升级转变为“提供服务零距离”。健全“书记服务”下基层。针对居民群众问题诉求,建立“书记楼宇协商会”议事机制,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召集,物业企业公司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共同参加,突出“点问题、共商议、定思路”,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分级分类交办任务,现场能解决的问题现场答办,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积极协调上级帮助解决。今年以来,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基层一线召开“书记楼宇协商会”25场次,交办解决问题诉求67个。实施社区“书记领办”基层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加大保障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多万元,实施社区“书记领办”项目10个,惠及居民群众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