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土坝孜街道坚持以党建赋能为突破口,以提升服务效能为落脚点,唱好“三音”,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力量,奏响党建“强音”。土坝孜街道将组织体系建设嵌入社区治理结构,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将组织网络嵌入社区治理一线、群众生活一线。积极发展社区治理红色力量,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扎实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活动。成立社区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和“红色暖心服务队”,组织党员志愿者向托管儿童开展知识讲座、艺术辅导等。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设立“街坊议事会”,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定期深入群众,通过拉家常、聊天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需求。真情换真心,社区服务有人做、困难有人帮,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了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高度善治。截至目前,各社区通过“议事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为200多名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提供了菜单式服务。
凝聚基层治理群众力量,唱好自治“主音”。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用好用活社区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利用“微党课”“巾帼大宣讲”“学习身边榜样”等形式,积极邀请辖区老党员、好榜样为辖区居民讲党史故事、上党课。组织居民签订“广场舞公约”等约定,健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居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为社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完善群众自治机制,成立“红色议事厅”,以“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开展网上议事、网上投票等自治活动集众智、合众力,妥善高效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把“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落到实处,提升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服务水平。组织设立温暖守护、暖心帮扶、秩序巡逻、城市创建等志愿队伍,开展社会救助、助力创建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帮助特殊群体80余人提高了生活质量,让基层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汇集基层治理多方合力,吟咏共治“和音”。推动驻区单位协同治理,开放党建、教育、文化等阵地设施,统筹使用。推行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正、负”清单制度,切实加强在职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质量管理,有效引导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亮身份、领责任、做表率,每名党员干部认领2个及以上公益性服务岗位,每月参加2次及以上社区公益活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人才为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内生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各社会组织在前期广泛开展民意调研的基础上,发动社区内的西部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站、武术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创新中的作用和效能。常态化汇聚合力开展助残帮困关心关爱、“邻里互助 共话清廉”等活动,通过“微行动”助力社区居民实现“微心愿”60余个,以“心”交心促进社区和谐共融,有效促进多方力量与居民实际需求精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