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农村党建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安徽先锋网】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三度”驱动干部能力转化 奏响乡村振兴实效强音

【安徽先锋网】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三度”驱动干部能力转化 奏响乡村振兴实效强音

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为深入落实关于干部能力提升相关要求,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聚焦“夯实专业根基、练就实战真功”核心目标,立足乡镇发展实际与实践需求,以“高站位组织、精准化承接、深层次转化”的务实作为,将区级培训资源转化为干部履职能力与乡村发展动能,用扎实数据彰显乡镇层面的执行力与创新力。

  

  组织保障有“力度”,机制创新保实效。该镇始终把干部能力提升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关键抓手,精准对接区级培训部署,推动培训质量与干部需求同频同步。精准对接需求,定制课程体系。在培训前参照区级培训课程体系,以“班子成员座谈+村(社区)调研+干部问卷”三维模式,摸排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的能力短板,形成“靶向需求清单”,并依清单增设本镇特色课程,实现“区级课程+镇域需求”精准匹配,让培训内容更贴合干部履职实际。创新护航机制,促进学用结合。实行“协同研学+实时答疑+案例对接”机制,根据不同类别干部的培训课程内容,从党建办选派3名业务骨干,与参训干部共同参与跟班学习,通过“协同学习、实时交流”,帮助参训干部更快将培训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切实提升履职能力。严格把控学风,保障培训质量。严格抓好培训人员在岗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跟踪机制,实时掌握参训人员到岗情况,坚决杜绝缺课、掉队现象,保障培训内容全吸收、培训效果最大化。该镇参训出勤率保持100%,培训内容复盘基本覆盖。

  

  学用转化有“精度”,本土延伸强本领。针对区级培训共性内容,该镇精准对接乡镇需求,以 “案例拆解、经验嫁接” 为核心路径,推动 “区级课程本地化、通用知识专业化” 落地,加速培训成果向履职实效转化。课堂精准延伸,让课程 “贴地走”。以区级培训课程为基础,搭建 “本土延伸课堂”,邀请镇内业务骨干开展 “二次授课”。授课聚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核心领域,结合镇域真实工作案例进行深度解读,把 “通用理论” 转化为 “实操指南”。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授课 7 场次,覆盖干部 80 余人次。案例精准剖析,让知识 “能上手”。围绕培训重点模块,筛选镇内典型工作场景进行案例拆解。例如在三资管理培训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以杨柳村产业发展难题、店集村资金管理问题为实例,逐项拆解培训要点与实操规范,帮助党员干部清晰掌握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的关键流程。累计剖析本土案例 21 个,覆盖重点业务领域 11 项。成果精准落地,让实效 “看得见”。建立 “培训 — 实践 — 反馈” 闭环转化机制,要求参训干部结合 “二次授课” 内容与案例剖析成果,针对性制定本岗位、本村(社区)的工作优化方案,明确具体落实举措与时间节点。目前已累计收集工作优化方案 17 份,推动培训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成功解决基层治理、产业服务等领域实际问题 150 余个。

  

  集思广益有“广度”,振兴发展出实绩。以研讨交流为纽带,推动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专题研讨破题,提升攻坚能力。围绕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讨10余次,干部们畅所欲言分享经验、查摆问题,累计提出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难题20余个,均已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形成“研讨—破题—落实”工作闭环,干部履职视野与攻坚能力显著提升。聚焦民生需求,解决就业难题。针对研讨中梳理的就业难题,将培训成果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一方面,组织214名有求职意向的人员和2家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参加潘集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另一方面,在镇内自主举办 “家门口招聘会” 4 场,提供就业岗位 126 个,成功达成就业意向 8 人,切实为群众搭建就业桥梁。赋能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项目。泥河镇杨柳村在培训成果转化中突破思维定势,坚持“以实绩论成效”,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帮扶单位开展专题调研,经党员代表与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决定启动“红栓菌”特色养殖项目,建成产业种植工厂。目前,首期 4000 桶 “红栓菌” 种植工作顺利完成,专业养殖人员培训同步落地,项目经验获得安徽电视台《三农时空》专题报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 “泥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