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寿县炎刘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构建“党建+”治理大格局,推动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全面打开乡村治理新篇章。
党建+队伍,筑强乡村治理“主心骨”。推进基层治理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关键。聚焦优化班子结构。13个村圆满完成“两委”换届,班子结构更加优化,其中,大中专学历64人,40岁以下64人,本地致富能手37人,大学本科毕业生7人,一批素质过硬、年富力强的“生力军”顺利接棒。聚焦提升履职能力。每年至少安排2名优秀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全镇27名村干部通过学历教育取得大专学历。定期组织村书记和专业人才参加交流会、座谈会,引导他们碰撞思想,为基层社会治理建言献策,锻造一批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队伍。聚焦壮大后备力量。通过公开招聘,把40名素质好、有潜力、群众公认度高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库,其中35周岁以下32名,大学本科10名,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19名。通过设岗定责、跟班学习等途径先后安排17名后备干部到村锻炼,加速后备干部成长。
党建+产业,细耕乡村治理“责任田”。通过党建引领,推进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采取“党建+合作社+社员”模式,开展强村带弱村、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能人带贫困户等帮扶互助方式,创办一批村办企业,借助乡村振兴项目,做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粮食烘干加工、特色养殖种植等,通过流转土地、安排贫困户务工、合作社资助和产业带动等方式既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保障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2021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16.8万元,村均62.8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比85%,50万元以上的村5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炎刘街道和新桥村在淮南市首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党建+示范,画好乡村治理“同心圆”。组织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亮服务。为1300余名“共产党员户”和“共产党员经营户挂牌”、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321枚,充分发挥本村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熟悉村情、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等优势,解决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文明创建等方面矛盾纠纷32起。全镇1900余名党员参与“党员联户、党群连心”活动,制作发放“党员服务群众联系卡”1.8万张,党员每月联系走访农户1次,主动当好群众身边政策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引领致富带头人,做到常上门、常碰面、常交心、常帮助,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社会治理由“镇管村管”向“民议民决民办”转变,破解基层群众凝聚“难”的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