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凤台县:严把“选育关” 深耕“成长田” 打造村级后备干部“生力军”

凤台县:严把“选育关” 深耕“成长田” 打造村级后备干部“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凤台县聚焦“储育管用”四个环节,探索建立“链式培优”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储备一支群众口碑佳、干事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发展潜力大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广开“源头活水”,构建科学化选拔体系。明确需求“精选”。制定《凤台县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村干部届中分析、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分析研判等,逐村(社区)制定岗位需求清单和人才供给清单,建立“八个不选”负面清单,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人选“精准画像”。打开思路“甄选”。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从党员骨干中“挑”,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请”,从优秀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留”,把干事创业热情足、群众满意度高的人员培养为村级后备队伍。提高门槛“严选”。按照村(社区)干部任用程序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县乡两级联审联查,严格对照干部选拔聘用标准逐个过筛,同等情况下统筹考虑人员的年龄、学历等优势。截至目前,全县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12名,平均年龄36.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6%。

  

  搭建“成长阶梯”,打造立体化培养模式。理论课堂强思想。打造临淝村教育培训基地、樊庙村史馆等现场教学点10余处,邀请领导干部、优秀党组织书记等专题授课,择优选派48名后备力量到池州市石台县实地学习、座谈交流。今年以来,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轮训班、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等7场(次),全面提升后备人才政治素养和能力。以学促干提能力。利用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多点讲授田间病虫害防治、种养殖技能、创业示范等实用技能培训31场(次),动员后备力量参与产业发展、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后备力量参与村级管理事务、分工村民组和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工作,给想干事的后备干部压担子、交任务。结对帮带增动力。推行村级后备力量“1+1”结对培养制度,明确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村(社区)“两委”成员或驻村干部作为帮带导师,“一人一策”制定培养计划,通过思想帮、工作带、经验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结帮带对子312对,累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600余人次。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范化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化。设定后备力量日常参训、跟岗锻炼等情况基准线,乡镇纪委每月调度出勤情况、履职情况,不定期进行工作提示等。乡镇班子成员每季度到村了解后备干部工作情况,对当季未达标人员予以提醒督促,对连续三个季度未达标的退出培养序列。关心关爱常态化。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的结构化补贴制度,列支专项资金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工作报酬。在日常谈心谈话、结对帮带等基础上,推行“六必访”,即坚持红白喜事必访、病患灾害必访、重大事故必访、升学就业必访、下岗失业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累计走访慰问30余人(次),让后备力量感受组织的温暖。动态考核全面化。建立健全考评动态管理、“能进能出”机制,通过“自我评价+组织测评+群众评价”的方式,每半年向村党组织提交一份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每年开展一次测评考核,每三年开展一次聘期测评。根据后备干部的能力素质、实绩实效等多个方面,及时调整名册,切实做到“优进劣出、动态管理”。

  

  畅通“使用渠道”,拓宽动态化提升路径。抓好备用结合。将后备干部队伍纳入乡村治理网格,教育引导参与乡村振兴、村情民意收集、便民事项代办等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今年来,村(社区)两委班子累计调整98人,其中新进69人均从“后备库”产生,“两升一降”成效显著。抓实岗位锻炼。全面推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允许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列席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使其广泛接触和熟悉村级事务。选派126名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到镇级经济发展办公室、为民服务中心等岗位实训。抓紧重点推荐。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出缺时,优先从组织认可、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中推荐选用,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用起来。截至目前,已从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库中选拔3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