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0 浏览量: 来源:
专稿: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以党员教育工作为切入口,推出“红色电教片”“红色精品课”“红色新矩阵”等党员教育“红色套餐”,补足党员“精神之钙”,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制作“红色电教片”,丰富党员教育“供给站”。选题方向准。紧跟省市重点制片任务,研究制定《田家庵区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工作计划》,探寻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红色历史文化、党员先进事迹等选题素材,整合区融媒体中心、创作公司等平台资源,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以及各乡镇街道,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贯通的工作机制。拍摄品质优。运用“区镇合作+自主制片”“服务外包+联合推进”“跨域合作+协同制片”等方式,探索微动漫、微视频、微党课等新颖类型课件拍摄制作新模式。按照“一题一议”“一本一审”的原则,每年召开4次制片工作座谈交流会,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及有关方面技术人员重点把握情节设计、剪辑手法、镜头语言等制片细节,精心打磨成片。成果运用广。打造以“安徽先锋微讯”为主干、“淮舜先锋”为补充的党员教育信息化传播矩阵,开设“淮舜视界”等学习专栏,常态化播放《“方寸之间”话党史》《生日》等优秀党员教育片,让红色故事声音更响、传播更远。
推出“红色精品课”,直达党员教育“最末梢”。通过整合资源、上下统筹、多元联动的方式,推出“开展一次红色宣讲、参加一次红色党课、参与一次红色实践、开展一次红色送学、体验一次红色教学”的“五个一”红色“精品课程”,推动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向经常性教育延伸。以“实践培训”为重点,充分利用周边红色资源,开设我在“红色基地”打个卡、我在“红色基地”讲党课、我在“红色基地”学理论、我在“红色基地”读经典、我在“红色基地”唱红歌等五个系列“我在‘红色基地’”实践培训课程。课程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体验教学、音像教学等模式,增强红色教育的鲜活性、多元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前预设问题、课上组织研讨、课后延续答疑,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打造激发党员主动性的互动课堂。目前,共有1500多名党员干部先后赴淮南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淮南师范学院党史教育馆等基地开展“五个一”党课180余次,用生动事例讲出新颖角度、讲好为民故事、讲透最新观点,让党员群众“听得进、悟得明、学得好”。
用活“红色新矩阵”,搭建党员教育“学用场”。建强党校“主阵地”,积极推行党员“点餐”、党校“下单”、名师“下厨”模式,把传统“定学”式变成现代“点学”式,广泛采用探讨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精心开设“理论修养”课程、“能力提升”课程、“作风纪律”课程,近年来,累计开办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人次。搭建“网格”阵地,创新打造“会客厅”式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党员群众会客厅”,打破传统“课桌式”教育模式,为党员提供“散座式、面对面、不限时”的“微党课”教育,平均每周讲授“微党课”70余场次。积极搭建238个红色网格,发挥网格内优秀党员、先进模范人物作用,集中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为网格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去党的最新理论政策知识。打造“云端”阵地,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电教远教、“淮舜先锋”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群等平台,先后推送党的最新理论政策知识、安徽先锋有声书、“榜样”系列视频等700余次,确保党员教育资源精准投放,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