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八公山区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流程,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强化源头储备,建好后备力量“蓄水池”。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摸排建档,注重以产业工人、新就业群体中的优秀青年为重点,加大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青年农民和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为重点,稳定发展农牧渔民党员数量,保证每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全面消除2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分类建立后备队伍信息库240余名,突出思想上启发、政治上引导、理论上武装,确保后备力量有序向党组织靠拢。优化年龄结构。积极引导有入党意愿的35岁以下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激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活力,着力破解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坚持动态调整。建立负面清单,明确不具备入党积极分子条件的若干情形,动态调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蓄好发展党员“源头活水”。
强化从严把关,把稳党员发展“方向盘”。以政治标准为标尺,实行岗位练兵、工作绩效、志愿服务、谈心谈话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立足基层党组织实际,在充分保护入党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实思想教育,始终把思想入党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根据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的具体要求,严格细化程序,将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关键节点实行全程纪实,落实“谁审核、谁签字”“谁把关、谁负责”要求,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发展流程严密、标准、规范,源头可溯。有效避免了发展党员过程中产生的“带病入党”“近亲繁殖”“人情党员”“严重违反入党程序”等违规违纪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了发展党员工作不跑偏、不走样。
强化教育培训,筑牢理想信念“ 压舱石 ”。坚持“集中培训+日常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新发展党员综合素质。将党员教育培训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程,精心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培训班,通过培训、知识测试、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切实提升培训成效。在日常培养和教育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积分等活动,让其了解熟悉党内生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结合“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巩固理论学习成效,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双统一”,在实践中提高个人能力素质。
强化档案管理,严格管好党员“身份证”。进一步完善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归档制度》《查借阅制度》等党员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党务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明确专人负责做好党员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对266名党员档案重新整理归档,落实“统一档案盒、统一档案存档材料、统一档案材料目录”的“三统一”保管标准。对党员档案进行有序整理、编号、核对、装盒、排序、上架,切实做到有人有档、有档有册。建立电子台账,对履行申请入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环节进行网上全程纪实,实行“一人一表”管理。提高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党员发展全流程监管,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档可看、有档能查、有档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