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8 浏览量: 来源: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小甸镇为强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坚持“四聚焦四引领”工作方法提升乡村产业振兴质效。
聚焦“党建+产业领航”,引领建设科学性。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特色、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延伸链条。近三年来,全镇共争取衔接资金3938.1万元,其中特色种养业831万元。依托产业振兴基地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稻米加工、粮油加工、特色玉米生产和电商销售相结合,销售额超过50万元。加强项目建设协调,实现镇域产业均衡发展。采取“党委牵头+总支协同+群众献策”的模式开展产业项目布局优化工作,实现月调度、季总结,当前共计开展产业种类调整和布局选址协商会议10余次,参与人次超300人次,其中党员参与人次超210人次。发挥党员头雁作用,提升党组织科学引领水平。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人员和各村振兴专干中的党员为重点,开展主要包括产业项目合理性、可行性、多样性等要求内容培训。今年以来,共计开展专题培训9轮,110余人次。
聚焦“党建+产业治理”,引领经营有效性。以“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形式,实现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由镇党委牵头召开季度联席会议,本年度共计召开联席会议3次,党员参与达113人次,企业、合作社共计21家。通过联席会议,有效克服产业发展“小、乱、散、短”现象,实现产业治理“一盘棋下到底”,产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产业管理全流程管理清单,实施全流程工作清单制度,确保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精确使用产业项目衔接资金,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使用规定,每季度开展专项监督,今年共计开展3次,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审核收益方案,常态化关注企业运行状况,有效把控振兴基地收益水平,确保收益率均在6%以上。
聚焦“党建+产业联农”,引领发展带动性。依托党建引领农业生产“大托管”,实现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商品化、销售订单化等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我镇杨圩村已经建立辐射全镇16个村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达400余万元。以分散种植方式实现特色种植发展,让“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采取向农户无偿提供甜糯玉米种子、农技培训、签订收购协议等措施,帮助230余户群众增收。一批服装厂、竹帘编织厂、粮食加工厂等产业入驻产业振兴基地,大力吸纳本地脱贫户、监测户等群体就业,每年提供可靠就业机会1200余人次。产业振兴基地租金收益全部用于开发公益岗位,每年可支持公益岗位1000人次以上,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堤坝”。
聚焦“党建+产业人才”,引领发展持续性。发掘本土人才,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等人才做好调研统计,建立“土专家”信息库,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今年共计开展人才培训7轮,140余人次,推动一大批乡土人才在产业链上迅速成长。柔性引进人才,实现引才借智。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市直技术等近10家单位合作,为群众、种植大户、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提升产品自我“生存力”与科技“内涵”。增强镇村干部专业性,有计划、有针对、有重点加强镇村干部和年轻党员培育,培育红色旅游、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骨干人才,今年组织有关培训3轮,120余人次,逐步形成“头雁领着群雁飞”的人才振兴模式。(江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