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大通区:“三大课堂”促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大通区:“三大课堂”促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7-26   浏览量:    来源:

大通区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紧贴党员教育培训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学习内容载体,探索创新打造“三大课堂”,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效。

打造固定式“理论课堂”。突出学思践悟,引导在职党员“以知促行”。以机关党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举办党史知识竞答、“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等专题活动,激发机关在职党员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注重务实求效,引导农村党员“增收不增负”。积极组织先锋模范、退休党员、业务骨干进社区、进村组,讲解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党纪、惠民政策法规,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确保农村党员群众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双提升”。开展送学上门,引导离退休党员“离岗不离党”。依托老年学校、老年教学点开设政治理论课程;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不定期深入离退休党员家中,送去最新学习资料和原著书籍,满足老同志学习的需求,确保离退休党员学习“不缺课”“不掉队”。去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40余次,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各党(工)委、党组书记上党课30余场,有效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打造沉浸式“阵地课堂”。依托共产党员网、各级先锋网、大通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党建学习平台开展党员干部线上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学习强国”阵地作用,开展“晒积分得奖品”“挑战答题”等活动,年底根据积分排名情况评选表彰,营造乐学、勤学、善学的浓厚氛围。依托大通区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上窑新四军纪念林打造红色教育实景教学点,让党员追寻历史足迹重走红色线路、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依托孔店乡草莓种植基地和高塘人家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干部实训观摩点,深入田间地头,为党员讲授草莓育苗、栽培以及管理技术,提升农村党员农业技术水平。依托乡村“板凳会”,打造党建“小阵地”、民情联系“小阵地”,党员围炉而坐学政策、议村情、话发展,就近摆问题、纾民困、解民忧。

打造志愿式“实践课堂”。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检验党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启动党员“先锋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生活需求,深入群众了解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隐患排查、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社区管理等重点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该区成立120余支党员先锋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红五月服务月”、“周末党员进社区”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设置300多个“党员示范岗”,引领党员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中主动参与解决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6000余件,不断强化“党员联系群众“党代表联系困难户”等机制,将党员教育落到实处,助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