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8 浏览量: 来源:安徽日报
连日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暑期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儿童志愿服务——
走进来办一个文明实践大课堂
潜山市源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暑期“扫黄打非健康成长”志愿宣传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防护屏障。本报通讯员钱萱摄
托管服务开启乐学模式
“我们开展了课业辅导、阅读、乒乓球、美术、乐高、编程、京剧启蒙等假期托管服务,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小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工作人员王璇说。在弘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写作业,不时向志愿者老师提问,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暑假来临,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成为家长的烦恼。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淮南市文明办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成功试点寒假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依托全市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资源,开展“快乐假期”托管服务(暑假)文明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打造家门口的公益课堂。
自7月5日起,淮南各县区暑期公益课堂陆续开课,制定了丰富多彩的“暑假菜单”,点亮学生暑期生活。
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传统文化、成长教育开设少儿手工、太极拳等特色课程。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巾帼志愿者开设素质教育课,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辅导作业,还有社区食堂为孩子们提供午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午休场所,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凤台县凤凰镇芮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篮球运动教学课,增强学生体质;杨村镇店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绘画书法、快乐英语、体育健身、诗文朗读、暑假安全教育等课程。“通过招募志愿者,以托管看护为主,为需要托管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文化文艺、体育健身、科学普及、安全教育、学业辅导等托管服务,让孩子在假期健康快乐成长。”凤台县城关镇明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张琦说。
乐趣多多,收获满满。“托管班的老师不负所‘托’,对每一位孩子都特别好。在这里开启乐学模式,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体魄,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度过一个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参加明珠社区托管服务的小学生缪妙高兴地说。
结对共建少儿成长驿站
“村里办的成长驿站真好,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在家门口学习才艺,放飞孩子的才艺梦想。”连日来,六安市叶集区史河街道叶南村开办的“儿童成长驿站”深受村民们欢迎。
叶南村位于叶集城区西南边。据了解,叶集区委宣传部、皖西国投、金徽铝模、史河街道叶南村四家单位进行结对共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采取联合党委单位共建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形式,免费对本村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科普知识讲座和防疫情、防溺水等安全宣传教育。
今年3月,为进一步摸清青少年群体数量,叶南村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实地走访摸排,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确保不漏一人。经走访摸排,叶南村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有391人。随后,联合党委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叶南村“少儿成长驿站”工作方案》,制定具体事项,明确各单位职责,以驻村干部为纽带,进一步解决少儿成长驿站运行中的项目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来源、技术支持等问题。
“我们不断丰富驿站的活动载体,及时研究解决驿站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好经验、好作法,争取把试点变成示范,向全区推广。”联合党委书记张正富介绍。
少儿成长驿站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势,统筹协调教育、共青团、文联等优质资源,积极衔接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中心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由驻村工作队协调区作协、美协、书协等社会团体、区级九大志愿服务组织和乡村学校教师担任驿站辅导员,动员“乡村名嘴”、“五老”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积极参与,充实师资力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织密关爱儿童保护网络
“别小看这根竹竿,关键时刻真能救命,可以将溺水者拉上岸。”潜山市余井镇天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刘爱国说。7月7日,余井镇天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五老”志愿者,对村内重点水域设置救生杆、安放救生衣。刘爱国告诉记者,一旦出现溺水险情,河岸边的救生杆和救生衣可以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大大提升溺水人员的救助效率。同时,还可以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暑假来临,溺水隐患日益增加。余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方面加强防溺水宣传,不断提升家长和孩子防溺水意识;一方面加强防溺水“物防”措施,使救援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全力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潜山市源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暑期“扫黄打非健康成长”志愿宣传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防护屏障,引导他们自觉远离抵制非法出版物和不良有害信息的侵害。
“志愿者老师上课非常生动有趣,18天的课程特别丰富,希望下一次还能继续参加。”学生钱文涛开心地说。在潜山市梅城镇北街社区文明实践站,10位行知学堂“小先生”给32名儿童授课,包括作业辅导、手工、美术、思想教育等内容。
据悉,从2013年至今,潜山行知学堂已连续举办8次,惠及源潭镇、梅城镇数个社区。行知学堂主要针对社区儿童开办公益学堂,为辖区困难群众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等送去关爱,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潜山市广泛开展“童心向党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实践活动,用好线上线下、家长学校两大阵地,持续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精准对接家长需求,深化暖心帮扶,对留守孤困儿童实施关爱帮扶和爱心救助,织密儿童关爱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