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政治把关,重点看年轻干部在重大任务面前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政治定力,考准考实政治表现,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
●聚焦高质量发展,敢于打破干部成长隐形台阶,对历练扎实、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对特别优秀的敢于破格提拔,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组织部门要聚焦发展要务,集聚优势资源,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铺路搭台、加油鼓劲,让他们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拓宽选人视野,扩大年轻干部“蓄水池”。为政之道,惟在得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立足近期需要,又要考虑战略需求,注重培养选拔一定规模、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坚持长远规划。准确把握干部成长规律,着眼未来5年、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需要,把长远考虑和近期安排结合起来,把目标要求与时间要求统筹起来,做好需求测算,加强梯次培养。实施“栽树工程”,制定年度配备提升计划,完善“红蓝绿”动态预警机制,及时更新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构建“短期建优梯队,长期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坚持系统谋划。定期开展干部年龄、学历、专业、履历等结构层次分析,加大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录引进力度,持续为年轻干部注入新鲜活力。坚持“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注重从经济发展、信访维稳、乡村振兴、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破除体制壁垒、畅通交流渠道,实现“蓄水池”扩容更新。坚持一线考察。突出政治把关,重点看年轻干部在重大任务面前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政治定力,考准考实政治表现,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延伸考察探头,坚持在重大斗争一线和经济发展主战场最前沿考察识别干部,把“研究人”与“研究事”结合起来,精准识得“千里马”;推行调研式考察和口碑评价考察,探索建立干部实绩库和业绩追溯制度,坚持业绩好不好由群众来评判,以群众实际感受和长远效果,系统评估工作成效,杜绝“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现象发生。
搭建育人平台,锻造年轻干部“铁肩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大多不缺学历缺磨砺,必须坚持“选苗”和“育苗”并重,大力实施“铸魂赋能淬火”工程,有针对性地让其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强化思想铸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浸润的中心内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教育广大年轻干部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强化培训赋能。大力实施年轻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等,举办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提升抓落实、促发展、防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实践淬火。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通过搭建“上派”“下挂”“内炼”“外送”等系列平台,积极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赴长三角地区、省内发达地区、省直单位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跟班学习、实践锻炼,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放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信访巡察等基层一线和吃劲岗位磨炼,让年轻干部眼睛向前、脚步向下,多捧几回“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
破除用人壁垒,畅通年轻干部“快车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搭梯子,完善制度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落实年轻干部常态化选拔配备使用机制,结合换届后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联动调整,有计划地腾出一定数量的领导职数,为年轻干部成长进步创造条件。给位子,及时大胆使用。坚持人岗相适、扬人所长,善于发现年轻干部身上的闪光点,注意抓住最佳使用期,让他们放开手脚创造性开展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敢于打破干部成长隐形台阶,对历练扎实、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对特别优秀的敢于破格提拔,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坚持全市干部“一盘棋”,优化配置干部资源,畅通干部交流渠道,大力推进干部跨县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交流。扛担子,坚决容错纠错。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扛起组织担当,对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抢抓发展中出现失误或者错误的,予以免责或者从轻、减轻处理,切实保护干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对诬告陷害等行为,及时澄清保护,并严肃查处惩处,引导年轻干部放下顾虑、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全意干事创业。
强化管理监督,激励年轻干部“在状态”。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年轻干部是“潜力股”,容易被“围猎”,更要从一开始就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坚持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行业和关键领域岗位年轻干部监督,建立健全定期分析、谈心谈话等制度。坚持抓早抓小,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函询和诫勉,经常“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探索建立年轻干部导师帮带机制,面对面、手把手、传经验、鼓干劲、交任务、压担子,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搭台引路、蓄力赋能。坚持日常与长效相结合。深化“四案”精准规范管理,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经常性“把脉会诊”,适时“修枝剪叶”,抓好“田间管理”,让年轻干部始终在频道、走正字。健全完善从严管理机制,切实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跟踪评估,特别对换届后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深入了解实际表现和适岗情况,对不适应、不称职、相形见绌的及时调整,把“躺平式”的抬出去、“混日子”的摆一边,推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长严,永葆年轻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突出正向激励,着力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认真落实干部待遇保障各项制度要求,探索实行干部“家访”制度,积极选树先进典型,让年轻干部有干事激情、无后顾之忧。
(作者系安徽省池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