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右侧焦点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锋聚焦 > 右侧焦点 > 安徽扎实开展到村选调生国情调研活动

安徽扎实开展到村选调生国情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7-05   浏览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安徽扎实开展到村选调生国情调研活动——

在“三农”工作中涵养为民情怀


  基层是年轻干部最好的课堂,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中的一员,必须在基层的课堂上完成“义务教育”。


  为了让选调生扎深根基、接足地气,安徽省从2018年开始将选调生调研制度写入《安徽省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到村选调生每年至少确定1个专题进行调研,撰写1篇调研报告,并纳入考核,作为评先树优、选拔培养的重要依据。数年来,这一制度安排帮助选调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涵养为民情怀,也搭建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锤炼了一批新时代党的事业的生力军。


 先明“目标”再“身入”


  “国情调研是选调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国情调研报告则是选调生的‘毕业论文’。”2021年1月,李勇从家乡六安来到了皖北平原,担任阜阳市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为了做好这篇“论文”,李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洪单村原本是个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经过大刀阔斧改革,一跃成“先进”,先后被评为阜阳市“五星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变化缘何发生?在颍上县委组织部的支持帮助下,李勇获得了大量的村情民情材料,将调研的主题瞄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选调生,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要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工作,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对‘三农’有清晰的认识。”


  调研不是旅行,不能说走就走,必须心中有数。在李勇的案头上,摆着大量的“三农”政策文件,他查阅了不少专家解读,还特意购买了一辆自行车,并寻求“村嫂理事会”、村干部、老党员的帮助,方便走访入户,与群众拉近距离。


  锚定目标再出发,不至于做无用功。安徽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对选调生调研情况加强全程督导,聚焦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基层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村级治理等重点任务确定选题。“以‘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切入口,有助于选调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农村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成长。”安徽省委组织部农组处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更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9年8月,安徽省启动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工作,马鞍山市当涂县是全省首批承担选点建设任务的县之一。此时来到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鲍璐媛,以此确定调研主题,“针对这一主题开展调研,有助于了解选点工作开展成效,摸清基层存在问题,为村里下一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抓深抓实建言献策。”


  确定主题后,鲍璐媛将选点工作开展以来的各类资料重新进行了梳理,分为理论类、素材类、观点类,并区分不同的农村信用主体拟定了谈话提纲。在村干部的热心帮助下,她还组织了几场“院坝会”,对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和对策展开“头脑风暴”,“基层工作并不是‘瞎忙活’,反而很多是有难度的‘技术活’,要了解村里经济、文化、环保、安全等各项工作的情况,还要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摸到实情。”


  从“了解”到“熟知”


  沉得越深,工作越实。国情调研必须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抓住重点工作的薄弱点、基层工作的疑难点、干群关系的敏感点、群众眼中的关注点,做接地气的调研。


  在下沉一线倾听民声的过程中,选调生们用脚步丈量乡间道路,对所在村的认识也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山河村靠近水阳江旁,是一个传统的渔民村。因为长江实施禁渔,禁捕退捕工作是当前村干部面临的棘手问题。”2019年9月,艾婷来到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山河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她跟着村干部一起入户调研,劝导渔民转产上岸,但是渔民一时难以接受,他们吃了不少闭门羹。


  随着调研宣传工作不断深入,艾婷对这一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渔民总体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捕鱼没有一技之长,要充分考虑他们转产后的生活保障问题。”于是,他们调整工作方法,带着渔民到附近的企业寻找合适岗位,又联系区人社局,组织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让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渔民全部实现就业,大家转产的积极性也提上来了。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思想才会有闪光点,建议才会有生命力。安徽省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到村选调生第一年走遍全村农户,报告要在收集村情民情、调研掌握所在村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撰写,并在后期的评比中邀请省市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县区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委书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媒体记者等进行盲评打分,公平公正评选表彰,以鲜明导向引领选调生在村墩得实、研得深。


  “博士村官”是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武杨楼村村民对代洪龙的“昵称”。2019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代洪龙来到武杨楼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他利用所学知识,边调研边苦干,指导村民发展订单农业。两年下来,他不仅带领村子创建了26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现代农业,还打磨出8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经济发展“指导员”。


  对策建议的提出也是一个持续酝酿的过程。为了收集借鉴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倒桥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刘茹,抽出时间到合肥的马郢社区、三瓜公社实地考察学习,撰写了项目计划书。她提出的部分建议已被采纳,村里小港泉眼、老桑树两个景点的改造已经完成。“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桃源’新村,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样板。”通过国情调研,刘茹真正融入了这一方水土,对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段路接着一段路走。到村任职的选调生们在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中褪去“书生气”、增添了“泥土香”,更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增长了才干、收获了成长。


  “身在”更要“情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七年知青岁月,让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而每一名选调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梁家河”和“知青岁月”,基层生活让他们更深切地感知农村、涵养为民真情。


  “刚来时,村民向我投来陌生的眼神,村里的狗也冲我乱叫。”李勇回忆道。如今驻村一年多,他跟着村干部走访了300多户脱贫户,肤色黑了、鞋磨坏了,村民对他的态度也转变了。每到一处,朴实的村民会拿出干净的凳子给他坐,摘下瓜果让他吃,李勇心里暖暖的。“在与老百姓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政策的好与坏、人民的期待与要求,也让我更坚定了人生目标,为民族立孝,为国家立功,为苍生立命。”根据走访资料,李勇绘制出详细的洪单村地图,成为村里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


  从“人在身在”到“心在情在”,选调生们只有将自己当成“村里人”,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在新时代的“民生试卷”中答出群众满意度的“最高分”。


  解决了渔民的就业问题,还要帮助渔民走出创业致富路。艾婷与银行沟通对接,为创业渔民争取到免息贷款,并和村干部一起赴浙江安吉余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江苏华阴华西村等地交流学习,为村里申报了生态青虾养殖基地扶贫项目,打造“避暑渔庄”休闲游。“倾力付出、倾心奉献,让我爱上了农村这片热土。”艾婷说。她的付出也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多亏了小艾帮我们联系银行,让我们度过最困难的日子。”有村民不吝赞美。


  汗水滴进泥土,浇灌出绚丽的青春之花。通过国情调研,一大批选调生听到了真言、学到了真知、领悟了真谛,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去年一年,经过层层选拔,65篇在村选调生撰写的调研报告进入省级评选,安徽省委组织部将获奖的调研报告汇编成册,发给市县组织部门和在村选调生学习借鉴,也供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举措时参考。


  市、县组织部门也积极为选调生搭建平台,通过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青年说”、开展联系群众“敲门行动”、导师指导调研等,促进选调生深入群众,提升能力。马鞍山市采取“线上+线下”“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全面掌握选调生到村任职情况;芜湖市湾沚区组织“今津乐道”党建论坛选调生专场活动,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如今,一批又一批选调生踏上了新的岗位,国情调研经历仍是他们工作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助力他们在党的事业新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