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右侧焦点

您的位置: 首页 > 先锋聚焦 > 右侧焦点 > 忠诚履职开新局 担当尽责勇争先

忠诚履职开新局 担当尽责勇争先

——2021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03-05   浏览量:    来源:淮南日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跟市委步伐、忠诚履职尽责,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全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忠心尽心凝心,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年来,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理论根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省、市规划,扎实开展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举办全市领导干部集中研讨班。分类实施专业化能力培训,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全员轮训、点名调训、网络集训,先后举办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年轻干部读书示范培训班等专题班、主体班280余期,培训各级党员干部3.7万余人次。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坚决扛起党史学习教育“双重责任”,丰富载体和教育形式,深化“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系列活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力宣传“两优一先”先进事迹,邓祖洋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1名优秀共产党员、1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表彰,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对标先进中争作表率、在推动发展上勇于担当。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9475枚,反映获颁纪念章老党员故事的微电影《如期》在全省推介。征集公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结合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和文明创建等,推深做实“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2.5万人次,解决问题3.4万余个。


干事担事成事,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千秋大业,贵在用人。紧紧围绕“绘出好蓝图、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目标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鲜明用人导向、严肃换届纪律贯穿始终,高质量完成7个县区、71个乡镇领导班子和827个村、279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风清气正、风平浪静,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统筹使用职务与职级“两个渠道”,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力度,大力选拔重用善谋划、重实干、肯担当、出实效的干部。探索加强政治监督的有效举措,注重“双向”印证,激励担当作为,推进“能上能下”,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切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注重发现储备和培养锻炼干部。坚持“走出去”“走下去”“走上来”相结合,加强关键吃劲岗位锻炼和双向交流培养,让干部阅历更丰富、能力更扎实。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持续做好20名乡镇挂职干部的跟踪培养,组织开展开发区、园区和市属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公开比选,推动干部在重大斗争一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建立健全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选派87名干部赴沪苏浙、合肥市等先进发达地区及省直单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着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夯实压实严实,全面筑牢基层基础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大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立足激励带动派、顶格全面派、因村精准派、培训赋能派,完成第八批186个村558名选派干部轮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雏雁工程”,面向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城乡青年招录村级后备干部224人。举办全市首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择优比选优质项目14个,培育年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137个。做实支部预警,构建基层党建督导员定期督导和挂牌督办机制,出台“八条意见”规范双重组织生活,抓实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


持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推进党建功能网、城市治理网和为民服务网“三网”深度融合,以“绣花功夫”传递“民生温度”。深化非公党建“双创两提升”工程,实施“红领认证”制度,发挥“领航计划”示范带动作用,依据行业党委工作标准细化分解25项指标,对16个市级行业党委进行评星定级。


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党建工作,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员“四走四问”问题帮办、助企发展活动,涌现出全国快递业党建创新案例“小蜜蜂”、党建引领打造出租车行业“红色引擎”、大数据产业链“云数凝心”等一批有影响力、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倾力打造的《严肃换届纪律“十严禁”》《典出淮南子》《就地过年》等一批微视频、微电影,深入人心、广受好评。


引才育才聚才,着力打造人才强市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吸纳培育各方面优秀人才,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五年来四次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奖。坚持因势而变、应势而动,充分发挥淮南闵行、淮南合肥、市矿人才交流战略三大框架协议作用,加大驻长三角和高校人才工作站建设力度。畅通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出台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实施办法,以“简化程序招聘”方式引进全日制研究生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78名。搭建市校共建平台,全力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全面实施“人才灌溉工程”,开展“3361行业名家”“50·科技之星”选拔培养,培育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0名、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家。举办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创新现代金融、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集聚机制,持续加大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实地调研企业98家,收集意见建议67条,协调解决人才公寓、子女配偶安置和项目申报等人才实际问题300件,以优质高效温馨的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来淮创新创业。


奋楫扬帆正当时,实干为先谱新篇。2022年,全市组织系统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组织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淮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