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选派干部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选派干部风采 > 扶贫无小事 点滴见真情——记淮南移动驻村扶贫工作队里的“孙侯杨”

扶贫无小事 点滴见真情——记淮南移动驻村扶贫工作队里的“孙侯杨”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量:    来源:淮河早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着这份朴素的信念和公司党委的信任及重托,2017年5月,淮南移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侯世奎、孙勇、杨辉3人走进了寿县古城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帮扶工作。


为了打破陌生障碍尽快融入农户当中,及时、方便地与贫困户交流,工作队在走访调研、政策宣传的同时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着自己。为此,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侯世奎发明了一套独特的介绍方式,“我们是上级党委派来的淮南移动扶贫工作队,我姓侯,大家可以喊我老侯,另外两名队员一位姓孙、一位姓杨,你们可以把我们记成孙侯杨’,以后有事可以直接到村部找我们”。自此,朗朗上口的“孙侯杨”三人扶贫工作队在农户间迅速传播开来。


率先垂范,抱病坚守在脱贫一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迅速掌握村情村况,了解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方法,侯世奎带领工作队利用早晚、中休等农户在家的时间,开展入户走访调研,驻村两个月时间他们即完成了贫困户全覆盖走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由于水土不服,加之高强度的走访调研,患有胃病的侯世奎开始旧疾复发,中度胃炎发展成了严重的重度胃糜烂,吃得少、胃痛、睡眠差,短短一周他人就瘦了一圈。队员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劝他赶紧回家看病,他妻子得知情况后也打来电话,让他请假回去住院治疗。但侯世奎却说:现在我们刚驻村,对村里和贫困户的情况都不了解,要集中力量和时间完成走访调查,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实施精准帮扶。我们现在从事的是造福人民的工作,不能辜负公司党委的信任和期望,我作为工作队队长更要在岗在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入村组、访农户、抓调研,侯世奎带领工作队加班加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14户贫困户的走访调研,并对部分问题户、危房户等村民进行了实地查看核实,防止错评漏评


身体力行,背着贫困户上楼看病


“你腿脚不方便,我来背你上楼吧”说话间,工作队副队长孙勇背起了贫困户陈永付在医院里来回奔走。扶贫工作队驻村两个月完成走访调研后,经村镇评议及公示公告等流程,陈永付等6户17人作为新增贫困户,被建档立卡。6户新增贫困户中,陈永付是家庭比较特殊的,他腿脚残疾,离婚后独自带着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起生活,感情的挫折,生活的压力,身体的缺陷,多重打击让他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了解情况后,孙勇主动请缨,做了该户的帮扶责任人,一有时间孙勇就到陈永付家里坐坐,拉拉家常,聊聊孩子,聊聊农活,帮助他树立生活信心,同时将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以及对该户的扶贫措施及时宣贯到位。


2017年10月的一天,孙勇得知陈永付患疾病,乡镇卫生院条件有限无法治疗,他看着着急,自己开车把陈永付送到了县医院,并背着他上楼看病、拿药、办理住院手续。出院后,陈永付逢人就说,感谢孙大哥的帮助,孙大哥真是党的好干部这样的点滴小事诠释着名扶贫干部的品格,展示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真情实意,帮助残疾老汉办下残疾证


刘良培是古城村新组的贫困户,因为脑梗后遗症,他长期瘫痪在床,日常生活起居全靠老伴照顾。他有个儿子,儿子一家靠着种地和打零工生活,手头也比较拮据,老两口只得靠低保及微薄的农村养老金生活,日子过得较为艰苦。扶贫工作队驻村后,作为工作队的年轻成员,杨辉主动做起了刘良培的帮扶责任人。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落实措施、核查带动成效成了日常工作,逐渐地与老两口就熟络了起来,每次一进门,刘良培老伴都亲切地招呼:“小杨又来看我们了,快到屋里坐”


走访中杨辉发现,虽然刘老汉长期瘫痪在床属于事实残疾,但由于没有办理残疾证,却享受不到政府给予残疾贫困户的相关补贴。沟通后,杨辉才知道,原来刘老汉儿子因为长期在外打零工,怕麻烦,还担心即使办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补贴,加之,刘老汉老伴年事已高又抱不动他,所以这件事一直拖拖拖,迟迟没有做残疾鉴定。了解情况后,杨辉就反复上门宣传政策,并联系其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同时积极帮助联系县残联、县医院,确定鉴定时间及具体流程,终于,在杨辉的持续帮助下,刘老汉完成了残疾鉴定,残疾证也办了下来。按照国家对残疾贫困户的补贴标准,刘老汉老两口的年收入增加了1680元,这笔收入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算是雪中送炭了。


“孙侯杨”的扶贫小事还有很多,不同的场景每天都还在进行着。他们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扶贫工作中只要是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作为扶贫工作队的成员,我们坚信,只要用心体会群众疾苦,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小事终究积攒成大事,脱贫奔小康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