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防汛一线党旗红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防汛一线党旗红 > 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城墙”

筑牢防汛救灾“红色城墙”

发布时间:2020-08-03   浏览量:    来源:淮南日报


“我是共产党员,我们组织凤台的68名退伍军人成立了突击队,7月26日进行集体宣誓,随时冲到防汛救灾的第一线,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7月29日,记者在安徽六合同心能源设备公司采访时,该公司负责人、退役军人魏修玉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值守在凤台县城关镇城防圈堤上,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尽一份老兵职责。”


面对汛情,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力行“五带头”,冲锋在前、逆流而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汛救灾“红色城墙”。该县组织宣传发动,县级层面建立包括县级领导、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共118人的“防汛”微信群,气象、应急等部门及时更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四情”,乡村两级比照建立覆盖每位乡村干部、每名党员的“防汛”微信群230个,第一时间转发“四情”,全县党员干部及时关注“四情”。编印《堤防防汛抢险手册》3000本,发放到防汛第一线,保障参加防汛人员人手一本,并通过凤台发布、凤台先锋等微信公众号推送,及时宣传防汛救灾知识。全县213个村级党组织通过广播、横幅、远教大屏幕等载体宣传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防汛救灾。


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全县5332名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组建14个临时党支部,成立148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7月20日凌晨2点,接到县防指命令,各乡镇第一时间组成11支400名的党员突击队前往淮河凤台董峰湖段加强圩堤,确保了行洪前圩堤安全。刘集镇山口村经历过4次行洪的59岁老党员詹可全主动放弃11亩地的农作物,一直奋战在董峰湖圩堤上。


该县各乡镇划出151个党员责任片,对县内8个重点圩堤和65个沿淮村、65个采煤塌陷自然庄进行全天候拉网式巡堤查险,在每个片设置汛情监视点,确保汛期险情及时处置。7月21日晚22时许,城关镇酒厂排涝站段党员巡逻队巡查责任区内的淮河干堤时,发现有渗水现象,及时层层上报,县防指在省、市水利专家的指导下,组织160余名党员干部和15辆工程车,进行打桩构筑围堰,经过近30个小时的持续战斗,控制了险情。全县安全转移塌陷区居民1630户4636人,保障采煤塌陷区安全度汛。


各基层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转移避险,安置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帮助身边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刘集镇山口村党总支组织23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连续奋战18个小时,帮助董峰湖行洪区103名村民及其财物安全转移。李冲回族乡魏郢村党支部在及时转移1010名村民后,针对安置在乡内中小学的232名村民,组建6支志愿者服务队,分别负责安置群众的物品购置、卫生消毒、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工作,保障了安置群众安心安稳。钱庙乡西马头排涝站因机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周围1000多亩低洼地排涝,陈圩村第一书记、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景明连夜到县城购买相关器械,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抢修,排涝站恢复正常作业,把群众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李冲回族乡魏郢村党支部书记杨胜玉在接到乡防指的撤离魏台庄群众的命令后,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组织撤离,准备安置点的各种生活必需品,连续奋战42个小时,驾驶电动自行车从安置点回村活动场所途中,撞在门柱上,造成腿部轻伤,休息半日后又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大兴镇界沟村“90后”副书记赵灯灯,7月19日13时开始,先后支援寿县三觉镇庙桥等9个村人口转移安置,奔赴凤台董峰湖圩堤构筑子堤,参加李冲回族乡魏郢村群众救援转移,直到21日中午才得以休整,连续两天两夜不眠不休。(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尚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