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定乡村振兴决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定乡村振兴决心

发布时间:2021-05-24   浏览量:    来源:淮南日报

过去五年,我市2.6万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现行标准下,全市1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18%下降至0,1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寿县高质量摘帽,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精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淮南答卷。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脱贫户走访日常化,通过“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让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根据脱贫户实际情况实施后续帮扶,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预防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确保对每一户脱贫户“扶上马再送一程”。

李平井是凤台县朱马店镇利民村2019年的脱贫户,家庭人口4人,自己曾经患有脑梗,妻子有残疾,两个孩子身体都不太好。虽然李平井脱了贫,但是村里考虑到该户家庭劳动力少、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存在返贫风险,决定将该户纳入低保对象予以重点扶助,还将他家纳入项目收益带动,每月通过李平井自己劳动,获得卫生奖补。

严防返贫致贫,我市在“真”字上下功夫,加强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全覆盖摸底监测、动态预警管理,重点监测人均纯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人口,通过采取低保与救助、医疗保障、教育补助与控辍保学等政策,夯实政策“保障网”,及时因户施策、补齐短板,切实有效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全市385户脱贫监测户、4178户边缘户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田家庵区史院乡产业扶贫基地,建立于2017年,占地面积92.5亩,有61个蔬菜大棚。在脱贫攻坚时期,这个基地承载着275户贫困户的脱贫梦想。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史院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帮助,将基地的芹菜分别送往市内的几大医院和合肥的生鲜超市门店,日销芹菜近万斤,同时联系物流公司,免费为其运输芹菜,帮助基地渡过难关。今年,史院乡主动谋划,甄选懂种植、会经营、有爱心的大户承包产业基地,第一批15.2万元租金已经全部到位,满棚的西瓜鲜嫩可人、即将上市,稳稳的收获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无限力量。

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出台了产业发展导则、特色种养业补贴办法,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励扶持,全市产业类项目占比达60%以上,近2万户贫困户发展了自种自养,1.5万户贫困户得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落实光伏扶贫政策,已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6.04万千瓦。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资金3亿元,安排资产收益扶贫项目233个,带动2.65万贫困人口增收。全市共建成两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及两个县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所有贫困村均设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县、5镇、36村荣获省级农村电商示范称号。

同时,在稳岗就业方面,我市积极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三业一岗”就业帮扶,通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扶贫车间、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抓好脱贫人口的稳定就业工作。截至目前,今年已有57023名脱贫劳动力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同时,今年开发公益岗位9665个,解决了弱劳力、出不了远门相对困难家庭的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