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教育 > 淮南市田家庵区:“三维发力”激活党员教育培训“新动能”

淮南市田家庵区:“三维发力”激活党员教育培训“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紧扣《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从内容供给、形式创新、实效转化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靶向施策“配餐”,让培训内容“对味解渴”。打破“一锅烩”的传统模式,以“精准滴灌”理念定制培训内容,让党员学得进、用得上。筑牢思想根基,把稳政治之舵。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系统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区委党校主阵地,分层分类举办干部专题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280余名科级干部在深学细悟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中心任务,锻造履职本领。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按需设计“实战课程”。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通过“现场述职+案例分析+互评互议”的方式,让“领头雁”在比拼中找差距、补短板;组织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开展专题研讨,累计覆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其抓发展、解难题的实践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淬炼党性修养。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富矿,以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等红色资源为基础,通过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将党性教育融入培训全流程,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300余次,引导党员在红色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品格,让党性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破局创新“授课”,让培训形式“鲜活有趣”。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特点,创新推出“多元教学”模式,让培训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求“深”,夯实理论功底。发挥区委党校师资优势,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采用专题讲座解读政策、案例分析解剖难点、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2期,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参训党员干部反响热烈。现场教学求“实”,拓宽视野格局。打破“围墙内”教学局限,把课堂搬到发展一线。组织党员干部赴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先进社区等实地观摩,通过“看项目、听介绍、问经验、谈体会”的模式,学习借鉴特色产业培育、基层治理创新、民生服务优化等方面的成功实践。鲜活的案例、直观的体验,让党员干部在对标先进中拓宽思路、激发干劲,累计参与现场教学活动党员干部200余人次。线上教学求“广”,实现全域覆盖。打造“指尖上的课堂”,依托“淮舜先锋网”“淮舜先锋”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建立线上学习矩阵。今年以来,定期推送理论解读、政策汇编、先进事迹等学习资料150期,实时发布培训动态和学习提示,方便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组织开展网络专题培训,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群体开通“线上补课”通道,确保教育培训“一个都不能少”,累计覆盖党员3.1万人次。

  

  学用贯通“验课”,让培训成果“落地生根”。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培训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在为民服务中检验初心。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关于就业、养老、医疗、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办结清单”闭环机制,靶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党员在办实事中践行宗旨、锤炼作风,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在志愿奉献中彰显担当。组建专业化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环境整治、防汛抗旱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在履职尽责中践行使命。推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组织党员结合岗位职责和群众需求,制定个性化承诺事项,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机制,定期跟踪问效,确保承诺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推动党员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