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淮南市田家庵区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宣传、教育、服务”功能,立足“远教+”,推动远程教育工作与农村党员教育、产业发展、为民服务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大发展。
“远教+乡村课堂”强化理论武装,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把电教远教作为培养锻炼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平台,筑牢农村党员教育阵地。大力实施“铸魂赋能强基”工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信访矛盾化解、党务村务管理等主题,制定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计划和培训方案,定期下发远程教育学习提示单和节目预告,推动远程教育融入党内生活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为党员干部提供“精神食粮”。针对农村党员教育特点,充分利用会前会后、农闲等碎片化学习时间,创设“院落课堂”“远教广场板凳会”“田头一刻钟”等学习载体,把学习课堂推进到农家庭院、文化广场、田间地头,进一步打通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最后一公里”。把理论学习与村史文化宣传相结合,结合“党课开讲啦”“红色电影播放季”等活动,把本土历史名人、身边好党员、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搬上屏幕,用身边人身边事培育文明乡风,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情景教育课堂。建立远教送学助学工作机制,针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党员等特殊群体,选派远教站点管理员、信息员、大学生村官“一对一”包保联系,充分利用各级远教平台教育资源,定期向党员推送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家乡动态等学习资源,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不掉队”。
“远教+产业项目”强化示范引领,点燃乡村振兴“发展引擎”。坚持把远教工作与乡村产业项目深度融合,大力推行“党支部+远教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农户”发展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设“乡村振兴e讲堂”,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送远教精品课程90余期,组织党员群众观看《摔不烂的草莓》《种菜的变革》《高手来了·稻田里面有乾坤》等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片300余场,帮助拓宽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产业。推行“站点学习+示范培训”学用模式,把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以远教站点、示范基地为主体的农业示范平台,联合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部门,常态化开展企业管理、种养殖技术推广、电商直播等示范培训。今年以来,聚焦产业振兴开展主题示范培训56期,覆盖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把远教制片工作与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和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广泛征集党员群众学习需求“清单”,据此作为制定年度制片计划的依据。近年来,组织拍摄《美村36计之变废为宝》《乡村振兴正当时》《高垄草莓栽培技术》等作品5部,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带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远教+志愿服务”强化助农惠农,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坚持“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线,积极发挥远教优势推动各项便民惠民政策在农村落地、助力解决农村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组织开展“宣讲进站点”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广场党课”“板凳课堂”等学习形式,今年以来共组织百余名党员干部走进站点(示范基地),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理论宣讲、送书送学等活动,把党的理论成果和各项惠民政策送到基层。创建“远教农技之星”志愿服务品牌,组建曹庵草莓、闫阳水蛭、邵庄芹菜等农技推广志愿服务队7个,通过知识讲座、科普宣传、定点帮扶等形式,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党员示范户等“行家里手”到远教站点和示范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种养殖技能。围绕“线上+线下”双向拓展,依托远教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基层治理注入“远教动能”。史院乡利用远教广场举办甜瓜节和甜瓜种植能手大赛,以视频直播形式同步开展种植技术示范和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安成镇连岗村利用先锋网络平台开设“村民说事”栏目,线上征集群众需求事项,线下通过组建网格志愿服务队、成立“六尺巷调解室”,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