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量: 来源:田家庵区
近年来,田家庵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彰显党建“鲜红底色”、擦亮党建“红色品牌”,建立起多方联动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机制,以更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红色领航,把力量凝聚在基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居民群众实际需求,明确服务靶向,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引导各方力量在基层有序流动,促进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建强“党建+网格”服务体系,以不漏一户为原则全区共划分832个党建网格、383个党员责任区,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连同社区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综合协调处理网格内事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建强“四位一体”红色物业服务体系,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成员之间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变各自为政为组织引领,实现服务群众“无缝隙”、“零距离”。建强“社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建立“楼长联席议事”制度,设置楼栋党群服务站(睦邻点),发挥楼栋党小组组织协调功能,广泛开展“五星楼栋”创建工程,挖掘特色鲜明的楼栋文化,定期开展文体、志愿服务、爱心帮扶等活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突出共建共享,把资源集聚在基层。把服务群众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活动互助实现党群联动,推动各方力量“向下用力”,带动各类资源“向下给力”。强化结对共建单位合作,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区域共治。例如,龙泉街道按照“属地化、区块化、适度化”原则,科学划分共建责任单元,推动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要素全纳入,形成党建与治理相统一的格局。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以党建项目为载体,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带动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组建并参与各类活动团体,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自治格局。铁三处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与辖区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建立了长期联系,共同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开启“社区+高校”志愿服务新模式,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生态新城社区在党组织引领下,以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形式,调动社会组织、社工、居民群众等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三社联动”和多元主体共治的良好局面。
着力载体创新,把活力释放在基层。通过化解共性问题矛盾,衍生打造基层治理服务项目和载体,推动职能部门、网格力量、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等力量下沉社区,激发服务动能。对接群众需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招募离退休居民、热心青年、退役军人等多种类型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扶危助困、法律援助、养老助残、健康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先后组建“麻灿好服务队”“好邻居”“ 法律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伍187支。聚焦“急难愁盼”,打造“互联网+社区治理”新引擎。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手机APP,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推动3109名在职党员沉入社区为居民服务,去年以来,党员累计完成清单1800余个,合力解决居民实际困难800余件。倡导协商共治,搭建社区事务民主共治平台。建立社区事务专项协商议事制度,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邀请辖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律师、物业方代表等定期参加民主协商会议,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推动小区管理、物业服务、环境卫生等重点问题居民协商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