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7 浏览量: 来源:八公山区
为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八公山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坚持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成立包保小组,精准对接指导。八公山区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区科技经信局对全区复工复产负行业主管责任,各单位、企业落实以单位负责人负总责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配备相应数量的防疫专管员。区卫健委安排防疫指导员加强上门指导,保障复工复产企业防疫工作科学精准有效。区非公工委联合区工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对园区企业进行分组,成立包保小组,2人一组,对企业防疫措施、复工复产举措进行精准指导,制定下发《关于企业复工复产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复工复产标准,加强监测检查,调研辖区共182家非公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对2021年新成立的10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予以重点关怀,了解企业需求。对辖区5家重点保供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帮助解决企业难题35个,确保全区疫情期间商品储备供应有序。
淮南东华欧科矿山支护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4名党员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安排,党组织书记徐永良同志在疫情期间,要求党支部党员在抗疫一线率先当好防疫员、管理员和督查员,党支部每晚召集“三员”会商进行回头看,坚决杜绝疫情防控漏洞。
发挥堡垒作用,筑牢安全屏障。八公山区各基层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坚定站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第一线,提前开展从业人员及共同居住者的旅居史排查,查验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跨省流动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近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封控管控区旅居史,报告所在村(居),配合落实分类管控措施。在八公山工业集聚区内30家非公企业复工复产后实行全员封闭管理,在封闭生产的非公企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30个,覆盖率达到100%,以已建立党组织的10家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将防控责任落实到50个部门、90个班组和150名职工。建立三本台账,一本健康台账由职工主动申报本人及共同居住者的基本信息、旅居史、健康状况、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详细情况并登记造册;一本外来物料物资登记台账,记录送货司机,接货人信息、物料物资来源地、消毒消杀情况等;一本防疫物资出入库台账,详细记录物资出入库情况,做到及时发放增补。此外,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共组织企业员工开展7轮核酸检测,累计检测3464人次,为企业复工复产筑牢安全屏障。
安徽豆福豆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杜传新和公司其他两名党员对居家观察员工每天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询问了解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为他们加油打气,送去组织的温暖,切实做到隔离不隔心。
协调物资准备,解决后顾之忧。各非公企业党组织提前准备好足量的体温监测用品如额温枪、水银温度计等;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护目镜、医疗垃圾桶等;空气消毒用品、表面消毒用品、手消用品等防疫物资,设立专门的防疫物资仓库,保证物资充足。此外,八公山区非公工委为30个企业配发防疫物资,每个企业N95口罩2箱、84消毒液1箱、酒精2箱,确保企业能够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落实到位,保障战斗在生产一线的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协调企业直接向该区当地农户购买质优价廉的新鲜蔬菜,既节省了企业成本,也保障了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
安徽杜阿姨食品在厂区、车间、办公楼、餐厅等设立检查口,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登记和体温检测,分秒必争、连夜加班赶制,给八公山区疫情指挥部捐赠各类包子烧麦585箱,给抗疫一线人员吃上热腾腾的早餐。
保障运输畅通,打通销售渠道。为保障企业在我市目前交通管制的情况下能够将所生产物资及时运输出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实行“7×24”保姆式服务,积极为复工复产人员、运输车辆制作通行证,标明照片、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信息,通行证统一格式、统一印制,经审查后统一于区防疫办加盖公章。全区各检查卡点,对持有上述通行证人员及时放行,保障了非公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该区非公工委组织福乐万家、永鲜100等几家重点非公企业,加大货源组织范围扩展到24个地区和保障采购来源从周围4个地市扩展到6个地市,加强产销对接,与淮南市2个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合作,加密补货频次,从一周一次到一日一清,保障生活必需品不断供,合理增加日用品库存数量和商品种类。
截至目前,八公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5%以上。下一步,该区将在毫不松懈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力有序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