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八公山区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全省若干措施要求,聚焦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成果转化,多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聚焦共建共享,提升供给力。坚持“一盘棋”思维,不断深化“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加强阵地、师资、教材等优质资源开发建设。建设立体阵地库。主动适应信息化趋势,用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党员大课堂”等系列平台,围绕红色资源、发展实践、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学习教育等主题,在“八公山先锋微讯”开辟“先锋平台”“先锋阵地”“先锋服务”3大板块,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目前已实时推送党的创新理论、重要讲话140余篇。建设开放师资库。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聘任管理制度,通过“外联+内培”的方式,从团省委青年讲师团、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先锋代表、“乡土名嘴”中挖掘15位优秀教师,建立区级层面师资库,分级分类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教材库。开展“八公先锋”优秀党课主讲人、精品党课推选活动,实行党员教育重点制片项目化开发,通过“大赛+奖补”方式激发内容创作活力,持续推出一批有内涵、接地气、正能量的融媒体作品,并将今年区、镇(街道)、村(社区)拍摄的20余部优秀党员教育作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行展播70余次,持续推动实现党员教育资源供给最大化。
聚焦应训尽训,扩大覆盖面。落实基本培训要求,健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做实“规定动作”。建立“区级重点训、镇街普遍训、社区兜底训”三级联训机制,针对不同层级党员精准施策。区级层面主抓“头雁”队伍,举办3期“头雁论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镇街聚焦业务骨干,社区兜底普通党员,通过“线上补课”“跨片联训”消除培训盲区。今年以来,各乡镇街道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研讨、主题党日、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对辖区内党员开展兜底培训1330期,参训学员达2.3万余人次。做精“自选动作”。聚焦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举办“政府大讲堂”“八公山讲坛”“组工大讲堂”“局长讲业务”专题培训8期,建立政策研究、经济发展、应急处突、基层治理4个学习交流群,收集整理学员疑难问题103条,一对一、点对点推荐相关课程,解决疑难问题90余条,汇编10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解答供学员参考,目前已推动30余名领导干部上台授课,20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培训。做优“特色动作”。创新“五心联动 赋能八公”党员教育品牌建设,制定《八公山区党员教育培训学时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创新理论,围绕八公山区绿色食品、文旅康养、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开发招投标、资金管理、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统计法规等5类必修课程,针对性推出《八公山转型之路》等精品课程12门,目前已培训干部800余人次。
聚焦活学活用,推动见实效。常态化开展学用活动,在一线检验学习成效,做好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遴选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妙山村,打造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充电赋能”项目,设立12个现场教学点,串联山王镇“老娘舅”调解中心、区廉政教育展馆等场所,建立起“和美乡村建设”“产业振兴致富”“乡村治理和谐”三条主题研学线路。目前已承接上级培训、旅游研学15次,培训学员800余人次,助力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翻转课堂”带动业务提升。邀请10余名区直部门负责人进讲堂、上讲台,围绕产业转型、安全生产、统计法规等主题“解剖麻雀”,选派6名参学干部赴上海闵行、浙江宁波参与招商引资“沙场练兵”,组织22名干部到项目推进、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一线锻炼,用实绩实效检验教育成果,不断提升培训质效。“先锋模范”引领基层治理。结合“访企入村”“领导干部大接访”“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创新打造“1+3+N”服务体系,发动“红桑榆”等8支党员志愿队下沉服务,通过“党员中心户”,推行“幸福来敲门”“骑手议事会”等特色做法,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走访居民群众4600余人次,协调解决居民帮办代办事项1239件,解决房屋漏水等民生小事2500余件,点亮群众微心愿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