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淮南市潘集区:“四链”融合 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淮南市潘集区:“四链”融合 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织密“组织链”、赋能“教育链”、做优“服务链”、建强“先锋链”,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织密“组织链”,实现管理“主动”更“联动”。建立流动党员动态摸底排查工作机制,以党支部为单位,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行动,通过各基层党(工)委上门走访、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基础台账。全面建成“一支部一表格、一党(工)委一册、一区一库”的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从事职业、外出时间、流出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逐人逐条登记完善,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切实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截至目前,全区登记流出党员298人,接收流入党员29人。在流出党员集中的合肥市、上海市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15个,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确保流动党员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帮。

  

  赋能“教育链”,推动党员“常学”更“深学”。打造“指尖课堂”线上学。针对流动党员学习地点不定、空闲时间不一等特点,依托微信群、各级先锋平台、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常态化推送政策理论、时事新闻、党务知识等学习内容,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加油充电”。搭建“送学课堂”就地学。推动结对帮学,选择党组织中班子成员、优秀党员、老党员等与流动党员联系结对,及时推送支部学习任务,“点对点”助学。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快递邮寄方式,为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寄送“红色礼包”70余份,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失学”,学习“不打烊”。开设“补习课堂”集中学。采取“集中补课”形式,在节假日等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期”,依托区委党校、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等地,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专题学习会、“冬训春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及时“补钙壮骨”,确保流动党员“不缺课、不漏学、不掉线”。

  

  做优“服务链”,助力党员“流入”更“融入”。结合“工会驿站”“党群驿站”建立“流入地党员驿站”,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纳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安排专人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综合服务,积极为流入党员本地“安家”。做好关怀服务,设立“暖心节日”,常态化走访慰问困难流动党员及家属,传递组织关怀,今年以来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19人。开展“接您回家过大年”活动,义务为50位流动党员提供返乡服务。加强激励保障,将优秀流动党员、优秀流动党员党组织纳入区乡两级的“两优一先”表彰范围,给予创业扶持政策倾斜,依托商业银行助农服务点,为246名潘集籍创新创业人员提供贷款支持。

  

  建强“先锋链”,激励党员“想为”更“有为”。搭建“红色先锋”平台,常态化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活动,采取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交通疏导、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有290余名流动党员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9个,调解矛盾纠纷8起。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通过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邀请在外人才、流动党员分享返乡所见所感、畅谈创业致富经验,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谋良策、出实招。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吸引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返乡创业,近年来,全区回引18名创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回村任职或创业,流动党员党组织向家乡提供招商引资线索43个,促成项目落地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