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潘集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队伍建设为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的融合发展路径,走上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更美、产业更旺、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路。
以“红”为底,注入组织引领“原动力”。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持续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实施村“两委”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轮训、外出观摩、经验分享等“立体式”教学,先后组织126名村“两委”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观摩交流,围绕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经验,示范带动同类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围绕组织生活、党员管理、基础保障、制度落实、作用发挥等五方面内容,明确包联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开展政策宣讲、密切联系群众、协调解决问题”五项工作要求,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同时,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抓乡村振兴工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以“人”为本,点燃人才驱动“强引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通过量化标准“选才”、多渠道“识才”、多方式“挑才”等方式,向基层输送各类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公开招聘,选拔36名优秀年轻大学生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先后安排29名村级后备干部到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窗口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锻炼。建立全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对全区范围内具有一技之长、带动效应明显的农村致富能手和各类“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带头人”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把农村实用人才“挖”出来,首批入库农村实用人才174名,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通过“一对一”帮扶模式,为全区141个行政村选派141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对群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116次,受益群众达近3万余人次,及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以“业”为要,跑出产业赋能“加速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助力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土地托管、发展特色酥瓜产业、黄牛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等多种方式,探索发展“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坚持以“整合资源、规模经营、增收增效”为目标,把土地托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区共托管土地15万亩。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挖掘黄牛养殖产业价值,打造“一条龙”产业链,形成规模化,建立全区黄牛养殖协会,目前,全区黄牛存栏量近5万头,黄牛养殖、屠宰、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兴建高皇镇万亩钢构蔬菜基地,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2022年底村集体经济核算时,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的强村共有4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