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1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寿县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目标任务,持续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学习活力、强化教育质效上精准发力、抓紧抓实,不断做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优”字,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注重优选,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实行基层党委和组织部门两级预审制度,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全方位、无死角核实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加大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今年以来,已发展党员202名,转正党员2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08名,序时推进年度发展党员计划。注重优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主题党日”活动、远程教育平台、“党员联户、党群连心”工程作用,让党员教育“活起来”。2022年以来举办和参加全国村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党员示范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专题班次20余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77期16321人次,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各类型党员教育培训785场次,参与党员6万余人次。注重优配,建立干部培养晋升机制,精准识别年轻干部担当作为,2022年以来23名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选派80名优秀干部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11名选调生到村开展工作,有效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村(社区)干部联审制度,上半年以来会同县纪委监委、统战部、政法委、公安局等11家单位,联审“两委”候选人初步人选4批175名,补选168人。制定乡镇、村两级班子届中分析方案,全面研判整体运行、人员配备、能力素质、自身建设等情况,持续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
突出“红”字,提升党员学习活力。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线上直播学习和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学习新方法、新思路。线上通过学习强国、“共产党员”、“安徽先锋微讯”等网络学习平台,搭建起党员红色教育培训的“指尖课堂”,线下要求各级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收听收看《小甸星火》《只此小甸红》等红色题材优秀电教片,开展交流研讨100余场次,收集心得体会200多篇。挖掘“红色资源”,坚持将先锋系列平台作为党员教育、政策宣传的重要阵地。组织拍摄《那年青春别样红》《小甸一门三烈士》《红色热土 历史丰碑》《勿忘历史 奋勇前行》等6部红色题材党员教育片,制作“红色现场教学、红色家书品读、经典红歌传唱”等“三个一”系列红色课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优秀经验等乡土教材高质量完成8期党建电视栏目《寿州先锋》制作任务。打造“红色路线”,升级改造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曹渊故居、方振武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依托所在地远教广场、学用示范基地,联动推出“理想信念”“共同富裕”“振兴之路”数条教育示范带和红色研学路线,设计“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次党课、与党旗合一次影、”等“七个一”活动载体,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参加党性教育的积极性。2022年以来,接待教育团队500余批、党员干部4万余人,开展红色宣讲32场。
突出“实”字,提升党员教育质效。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县领导包乡走村入户、乡镇领导包村联户等制度。实施“党员联户、党群连心”工程,按照“居住相邻、产业相连、技能相近、便于集中”原则,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实行党员联户“1+N户(5户—10户)”模式,完成25个乡镇2.3万余名党员与21万余户群众的“对接”,构建“乡镇-村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服务体系。取得实效。聚焦服务群众根本点,把解决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一线干部本领上的短板、知识上的弱项,将教学内容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党员教育课堂前移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一线,先后举办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各类专题业务培训班29期,实行分级分类分批分岗位的“菜单式”精准培训,培训干部3400余人次,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效。办好实事,解决乡村治理“中梗阻”,组织联户党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建立964个支部“联系点”,联系群众达150余万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4.2万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702件,化解矛盾纠纷千余件,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1570余次。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4668名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转观念强作风、优环境、重落实、树形象”实践活动,开展走访500余次,帮助协调解决问题1236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