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0 浏览量: 来源:
编者按
近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印发通知,决定对全省“一改两为”先进典型99名个人、50个集体进行嘉奖。我市共有6名个人、3个集体受到嘉奖。今日起先锋网将开设专栏,宣传我市受嘉奖的全省“一改两为”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以“工匠之心”打造信访工作“永久牌”
群众满意是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求解群众利益的“方程式”,才能得出化解难题的“最优解”,立足本职岗位磨砺“工匠心”,打造信访工作“永久牌”。
以“工匠之心”,推动“阳光信访”
“没想到疫情期间还能这么快拿到赔偿款。”杨公镇居民王某激动地说。该事项发生正值突疫情,网上信访反映,该村土地流转承包商在年初使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除草剂喷洒,导致村民种植的油菜等农作物大面积受损,要求解决。“群众因信而访,我们更需用心而治。”区信访局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工作的情况下,实地查看核实,在多次与承包商、信访人进行沟通协调后,承包商一次性赔偿其损失共计5600元。在处理此信访事项过程中,主动对该村其他受损农户进行调查,对类似情况进行登记造册,统计出现相同情况农户共计130户,在与承包商积极沟通协调后,承包商赔偿受损金额共计6.7万元,已全部发放至农户账户中。
信访工作连着民心,以民情民意为“指向标”要在实践中打磨自己,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回应群众的现实期盼,区信访局着力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实现与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网络架构。大力引导群众多上网、少上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规范网上信访及时办,扩大信访信息系统的应用覆盖范围,确保信访“信息全录入、业务全流转、数据全生成、办理全公开”。真正促进“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持续提升来访群众满意度。
以“工匠之心”,推动“责任信访”
坚持真抓实干,发扬啃硬骨头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望峰岗镇信访人金某龙反映的沉陷区治理拆迁纠纷信访事项,谢家集区委、区政府,望峰岗镇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成立多个工作小组,先后20余次前往金某龙家开展工作。召开专题调度会、推进会10余次,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最后在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全力攻坚下得以解决,信访人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字。“太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
紧盯“解决问题、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每周对新增信访稳定隐患进行集中排查,逐案明确区级包案领导及责任单位,多渠道推进问题化解。加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和阅批群众来信工作等工作机制,明晰责任抓落实,聚焦民心所向,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才能“人人有责”转化为情感认同和实际行动。
以“工匠之心”,推动“法治信访”
区信访局广泛开展宣传宣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结合开展的信访积案化解、进京访治理等重点工作,把办信接访督查实践作为宣传条例的有效途径,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推动形成健全完备、运行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着力构建新时代信访工作新格局。
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树立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的正确导向,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引入法治力量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健全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着力解决了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做好信访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宣传宣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推动形成健全完备、运行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积极构筑防范矛盾风险上行外溢的坚固屏障,将矛盾隐患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