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分站

党建综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综合 > 寿县:“四下功夫”助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寿县:“四下功夫”助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淮南市寿县坚持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紧扣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规范管理、创新教育形式、促进发挥作用等方面,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保障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对照《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健全党员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工作步骤,推动党员教育取得预期成效。集中培训为主。坚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共产党员思想理论武装。结合“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和党员教育集中培训,集中组织党员参加学习。2022年县级举办党员示范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专题班次12期、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77期16321人次。理论宣讲教育为辅。结合政治理论学习,对农村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教育形式的吸引力。2022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村党员45491人次,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9793人次。资金保障为基。不断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资金保障力度,2022年,县财政列支干部教育培训经费200万元,县管党费直接列支党员教育经费192.4137万元。

  

  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从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合理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建强党员工作者队伍建设。在每年组织开展组工干部培训班、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的同时,坚持以会代训,结合党建工作例会、业务工作推进会等会议,对党员工作者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做好党员教育的能力素质。落实党员动态管理制度。坚持“三步走”和“双向奔赴”的工作体制,对新转入党员,在县级组织部门转接组织关系、审查党员档案后,督促转入党员及时到所在基层党委(工委)和所在党支部报到,主动汇报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同时,转入党支部对转入党员进行转入后即时教育,告知党员权利、义务以及本党支部基本情况、教育管理制度,提升党员个人的党员意识。创新流动党员教育。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对条件成熟的,采取单独组建的方式,成立21个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党员相对分散的,探索组建213个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同时,每年利用流动党员春节集中返乡时机,开展以“举办一次座谈交流、完善一次党员信息、组织一次走访慰问、开展一次党性教育、进行一次公开承诺、推荐一批先进典型”为主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六个一”活动,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在丰富形式上下功夫,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和形式,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可视化”。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化。将主题党日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在学用结合中深化学习成效,比如,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期间,280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进门入户宣传讲解有关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既顺利有效开展了活动,也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红色教育经常化。充分利用寿县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参观小甸集特支纪念园,引导党员在实例实情实景中锤炼党性、传承红色基因,据统计,2022年小甸集特支纪念园共接待312支党性教育团队。电化教育多元化。结合本地实际完成12期党员电视栏目《寿州先锋》摄制,向上级择优报送25部电教片和微党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将电教远教资源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机结合,用活25个远教学用示范基地,42个户外远教广场,306个远教站点,及时组织党员观看优秀党员电视栏目《二十大代表风采录》《党课开讲啦》等,受覆盖党员、群众约10万人次。

  

  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载体,组织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员联户、党群连心”工程。按照“居住相邻、产业相连、技能相近、便于集中”原则,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在全县实行党员联户“1+N户(5户—10户)”模式,完成25个乡镇2.3万余名党员与21万余户群众的“对接”,构建“乡镇-村党组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服务体系。活动中,联户党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联系群众达150余万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4.2万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182件,化解矛盾纠纷千余件,引导群众红白事简办1900多件,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1570余次,推动“党员联户”成为解决乡村治理“中梗阻”的有效载体。(张成成、石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