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0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为保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加强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家不弃学”。
构建台账,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杨公镇从切实加强党员有效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着手点,以村(社区)为单位,每个村确定1-2名专项负责人对流动党员进行细致摸底,13个村(社区)结合流动党员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证一表一台账”,即《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基本信息登记表、流动党员台账。村(社区)按照要求严格贯彻落实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流动党员登记卡制度,党员流出要及时报备,并准确填写流动党员基本信息登记表,详细登记党员的流入地区、从事工作、联系方式等,及时构建流动党员档案。坚持执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细化党员外出参加当地组织活动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全镇流动党员信息库,每半年开展1次全面摸底,及时将流出党员纳入管理范畴。
搭建平台,确保学习教育“不断档”。杨公镇结合流动党员从业特点、分布情况等问题,采取“线上+线下”教育方式同步推进。33个基层党组织依据流动党员台账记载的党员信息,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开展网上交流,进行在线谈心谈话、汇报思想等,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重大工作开展情况和党的相关政策理论适时传达给流动党员。坚持每季度1-2次向流动党员邮寄学习资料,并向其下达学习任务和要求,做到线上学习“不间断”。为提升流动党员的能力建设,杨公镇要求下辖的村(社区)党支部以返乡探亲、过年过节为契机,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上门送学、线下技能培训、“主题党日”、专题学习会等,及时对流动党员进行充电。2022年以来,杨公镇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劳务技能、实用技术等不同类别的专题培训班110余人次,开展上门送学服务80余人次,开展疫情防控等主题党日活动3次70余人次,确保流动党员不“失学”。
定期走访,确保组织关怀“不缺位”。为了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杨公镇每个村(社区)党支部各确定2-3名党员干部为联络员,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与上门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流动党员每月1-2次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13名包村(社区)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带领村(社区)“两委”党员干部每半年对流动党员家庭开展走访慰问2-3次,了解其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对流动党员中需重点走访对象家中的留守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实行“一对一”帮扶、联系机制,主动予以关心和照顾,积极帮其协调解决现实困难,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他们及其家人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