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3 浏览量: 来源:安徽先锋网
近年来,寿县双庙集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多渠道引才、立体化育才、精准化用才,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方位”引才,多渠道发现培养,做大人才“总量”。织密人才“信息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设立人才工作站,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站长,下设1名联络员,深入摸底寿县籍实用性人才。利用寿县人才一体化服务系统,对农村致富能手、养殖大户、退役军人等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全镇55名实用性人才被纳入人才库管理。严把人才“准入关”。将政治标准贯穿始终,结合乡村发展需求,明确“品德好、能力强、潜力大、干劲足”的选人标准。创新“笔试+情景面试+村民评议”的三维评估体系,全方位考验人才“真本事”。拓宽引才“主渠道”。“实地招”与“云端引”相结合。通过引江济淮工程及G3611宁信高速交通红利,吸引人才资源汇聚;搭建“乡贤云客厅”,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搭建柔性引才平台。目前全镇引进县级驻派干部6人,实用性人才94人,市级科技特派员2人,县级科技特派员6人。
“全链条”育才,立体化教育培训,激活人才“能量”。淬炼“头雁领航力”。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主体,定期举办村干部“能力实训”活动,通过擂台比武、实地观摩、头雁讲堂等方式,拓宽村干部在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视野。今年以来,头雁队伍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4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0余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激活“乡雁战斗力”。立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农业知识培训,发展壮大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远程站点教学等方式把农业知识推广到村组农户。今年以来,先后通过现场指导和实训基地演练等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班6次,参加培训120余人,培养农民技术骨干14人。培育“雏雁续航力”。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16名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实践积分制”培养:列席村“两委”会议计1分,牵头解决1件民生实事计3分,参与土地流转等重点工作计5分,积分达标方可进入晋升通道。今年已有1名后备干部被择优选拔进村“两委”队伍,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
“全领域”用才,精准化产才融合,发挥人才“智量”。用好先锋模范人才。依托“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依托生猪、皖西白鹅、大豆等特色产业,破解“产销对接难”问题。近年来,累计通过党员引领创建产业基地4个、合作社98个,协助企业流转土地1200余亩,形成“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集群发展效应。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组建8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送技上门”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技术到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同时积极探索“电商+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面向当地新型经营主体、种养殖大户、返乡大学生等40余人开展农村电商新媒体培训,共同打造鹿茸、冬桃、大米等特色“地域名片”,辐射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用好青年干部人才。优化村“两委”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结构,吸纳12名“90”后村干部、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备干部加入队伍。实施“青年干部护航计划”,为年轻干部配套“政策包+资源库”,协助7名退役军人创办小微企业,推动村务管理数字化、产业发展年轻化。如今,青年人才已牵头完成15个村组的人居环境整治,成为乡村治理“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