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3 浏览量: 来源:
近年来,毕家岗街道新建社区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探索推进基层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形成了网格化、联动化、创新化工作模式,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推进组织融合,把党组织建到社会治理网格中。根据城市社区空间形态与社区管理服务需求,在社区划分10个社会治理网格。进一步细化组织设置,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原则优化网格党支部,并设立网格长、党员联保长,确保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面、点面结合”的思路,以楼栋“单元”为中心,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网格化服务体系。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网格内设立党员联保长,形成“网格+联保长”工作模式,积极培育并充分发挥邻里互助、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以“7-12户家庭”、“4-8户门店”为单元的联户组308个,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服务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和党员作用发挥渗透到社会治理各个领域,不留空白。
推进机制融合,把工作活力体现到网格中。一是融合民情收集机制。每个网格按照“网格长+网格员”标准配备,其中网格员专职负责网格日常管理服务,及时宣传政策、走访民情、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做到“进一扇门、知一家人、结一桩事”。二是融合困难帮扶机制。将困难群体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就业技能、帮扶需求等信息建立动态数据库,利用“群众微心愿、党员来点亮”主题实践活动,由社区、街道、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物质帮扶、社会力量帮扶、政府托底帮扶等方式,通过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认领“办”单,集中各方力量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目前,社区党组织通过走访征集各类困难群众微心愿55个,发动党员群众全部予以认领并点亮微心愿,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融合居民自治机制。不断创新网格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社区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成立了“邻里帮帮团”群众调解品牌,充分调动网格内现有资源,让网格内的政法干警、人大代表、退休党员、退伍军人、居民等广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激活基层自治合力。通过网格走访、居民反映等梳理网格中存在问题,针对难以处理、矛盾突出的问题,由“邻里帮帮团”调解小组牵头召开网格居民互动会,积极解决网格难题、化解居民矛盾,做到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截至目前,“邻里帮帮团”调解小组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0起,形成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格局。
推进资源融合,把服务内涵深化到网格中。一是整合信息平台资源。将社区居务、财务、便民服务等信息公布在社区信息平台及网格微信便民服务群,并将对应的网格员联系方式向社区居民公开,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咨询。同时,社区将各项党务、居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录入基层小微权利“监督一点通”平台,为群众提供了解社区工作动态、反映和投诉问题的便捷渠道,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监管监督途径,让监督插上科技翅膀、融入基层治理,有效提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二是整合党建共建资源。依托红色议事会平台,建立社区党总支牵头、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发挥作用的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整体利用驻区单位的职能效应、资源等,使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目前,社区党总支联合共建单位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双提升”等工作中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共同协商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20余件,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整合服务队伍资源。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市、区、街道、社区及社会等资源整合到社区志愿服务队,按照网格区域特点建立志愿服务清单,常态化开展红色服务、理论宣讲、环境保护、帮老助残、调解纠纷、医疗义诊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点对点”高效服务,精准解决群众关心的各项民生问题。同时,积极号召社会组织及团体,以社区党组织为旗帜,以志愿服务为表现形式,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队作为服务民生需求的前沿阵地,有效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毕家岗街道 江娟)